我也可以入“解放牌”之列,望着五星红旗唱《东方红》长大,幼小的心灵被赵一曼、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的舍生忘死、慷慨赴义重色浸染过。有幸从莆田农村来到大上海读书并留下从事党的新闻工作。更荣幸者,报社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兴业路(原望志路)76号只有两公里半,徒步而往不超出4000步,我入党时的宣誓仪式(集体)就是在一大会址举行的。想此念兹,或者陪外地朋友参观一大会址,每每都会有涌上来的幸福把心头抚得暖暖的。 万事开头难亦奇,“一大”声名与天齐。月儿弯弯照九州,人们月下盘点发现:1920和1921年的中国,一方面军阀割据混战,外国列强瓜分霸占,山河破碎,社会及其经济秩序极为混乱,民不聊生,劳工的苦难尤为深重,阶级矛盾激化,斗争和被镇压此起彼伏——是谓“多事之秋”。另一方面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全国已有多个类似组织相继成立)。毛泽东两次上门访问陈独秀。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两封信,提出应该“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陈望道先生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又新印刷所”正式出版。“南陈北李”(上海陈独秀、北京李大钊)通过书信探讨,定下了以“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是谓“红色之秋”。正是这两方面,可理解为时势准备的两个条件吧,促成了中共一大的召开。工人阶级在工运失败中意识到,想取得斗争胜利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团结战斗的政党。文化群体中的先知先觉们,听到了十月革命的炮声,在“五四运动”的呐喊之后,对照《共产党宣言》,加深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加快了筹备一大的步伐。 一大选址上海,是采纳了李大钊的意见,其认为上海的50万产业工人,有着救国图存、改变命运的共同诉求,环境优于当时的北京。试想,全国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派来的13位年轻人,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陈公博、王尽美、邓恩铭、周佛海、包惠僧(陈独秀委派代他与会),还有代表共产国际的2名老外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从全国各地,有的甚至从国外赶来上海,不说各种黑暗邪恶势力对他们人身构成的危险,也不说思想统一、步骤一致的完全达成并非易事,就说行程劳顿吧,当年交通极不发达,那种辛苦可想而知!没有薄云天之壮志,忧黎民之情怀,担大任之铁骨,断断不能至也!由于法租界暗探的侵扰,一大未能在上海圆会,最后一个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这不但说明了中国被殖民奴役的程度,也佐证了代表们“心之坚,志之决”,一不做二不休!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特大事变,充分展现了仁人志士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由于蒋介石背叛孙中山,背叛国共合作,向中国共产党人大开杀戒,仅1927年春至次岁上半年,死难的共产党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就达33.7万人。至1932年,达100万人以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党员440万,牺牲的党员烈士也将近400万。世界上哪个政治团体付出过这么惨重的代价?只有中国共产党——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可珍可惜! 大学时代,有位政治系的老乡同学告诉我:1950年,面对召开一大的具体地址随着人事变更、被时间逐渐淹没的情况,时任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经过不无周折的调查勘实,1951年会址终于水落石出,就是现在的上海兴业路76号。随后,根据相关资料和知情者的回忆,对会址进行修缮复原,并对外开放。当时我不知道这个老乡同学的“情报”是从哪里来的,将信将疑,后来巧了,我的一位报社同事调去一大会址纪念馆当馆长,他证实了:此上,陈老总的确有功! 一大会址的房屋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式建筑,两层砖木结构,青红砖交错、镶着白粉线的外墙,黑漆大门配着锃亮的铜环。楼上是房主、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的李汉俊的卧室,楼下不足20平方米的客厅,便是一大会议室……有人大发感慨:“会议之室何须大,有共产主义之魂就能通达天下!” 新建的一大会址纪念馆(简称一大新馆),与一大会址一路之隔,在会址西侧,外貌与会址原建筑相仿,也是石库门民居风格。然而,新馆的体量增大了,原会址的建筑面积只有900平方米,新馆大达2300余平方米。叙事的方式和接待的技巧也有了深刻的现代科技化,比如以追梦和缅怀为主题的最后一个展厅,如果访客立于展厅中央向先辈行鞠躬礼,大屏幕上就会自动出现一束束颜色各异的鲜花,代表你向对方献花致敬,有种亲切的互动感。而原会址展厅相对静态,比如李大钊使用过的那台打了许许多多秘密文件的英文打字机,只是安静地在展厅里呆着,一直保持缄默。尽管我去参加入党宣誓那会得便参观多看了它一眼便记住了,那是因为它特殊的价值——国家一级文物。新馆展厅多而大,各类展品数万件,不胜枚举。新旧两馆将形成联动,相得益彰。 上海的红色纪念场所,除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还有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宋庆龄故居和陵园,龙华烈士陵园等等,林林总总六百余处,而声名与天齐、远播海内外的,当然要数一大会址。习近平主席意味深长地说过: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的红船,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是我们党的根脉。 我的首次对党宣誓在一大会址,第二次在青浦练塘陈云纪念馆,第三次在嘉兴南湖红船上。我认为,举手宣誓郑重其事,既然庄严过、神圣过,就不可以退缩,更不可以反悔,否则,便辱没了自己。每宣誓一次,都是在帮助你解读我们党的初心,在为你精神世界的信仰之树培土固本。三次宣誓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载,期间我先后踏访了南昌、井冈山、瑞金、古田、遵义、延安、洛川、韶山等地,一遍遍敞开心扉接受红雨的洗礼。我把收获的感动化为笔端的行动,撰写并发表了许多文章,有关乎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陈望道的《望道》,关乎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搂定宝塔山》《探雪》《情满潇湘》,关乎邓小平的《千里广安真咫尺》,关乎红军的《“十送红军”里的凄楚》,还笔赞了共产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其中有写党的十七大全国轨交系统惟一代表、上海市劳模严婵琳的《婵琳本色刚柔间》,写全国公安系统英模邹克耀的《人与土地共多情》,写全国商业系统劳模、接待克林顿的上海绿波廊酒家创始人周金华的《金华映绿波》,写黄浦江上几座大桥总设计师林元培的《大桥脊梁 中国骄傲》,写中国造船业的台柱子、江南造船厂厂长黄金海的《记住了江南精神》,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助推社会文明建设,为党旗增添光彩。 带领队伍长征二万五千里、踏平千难万险的中国共产党,一大时全国党员只有50多名,二大时全国只有195名党员,1949年建国时440万人,十九大以后迎接建党百年的今天,全国党员人数超出了9500万,这就是与人心相连的生命力!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壮大!这就是中华民族复兴握得住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伟大,普通的一个党员,也因了她的伟大而感到光荣!生命不息,就要记住入党誓言承载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