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伏天“晒书”的习俗,“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把一册册书,抱到院子里晾晒,该是一件多么风雅的事。 晒书也晒出过一些奇葩事来,清朝着名学者朱彝尊,满腹经纶。传说有一年六月六日,袒胸露腹于烈日之下,谓之“晒肚皮”,实际上是晾晒腹中学问的意思。此事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偶遇,便破格提拔了这位“晒肚皮”的读书人为官,一时传为美谈。 我小时候,住的是土坯房,家里没有书房,也没有像样的书柜,书要么码在木桌上、放在纸箱里、或者堆在床头上……很容易受潮。书有一部分是父亲的,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各种教学用书随处可见。另一部分是我的,大部分是小人书,还有《少年文艺》《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以及四大名着等。 当三伏来临,父亲会择一个晴好的日子,和我一起晒书。我们先在院子里放两条长板凳,将一块门板支在上面,然后把书一摞摞地抱出来,小心翼翼地一本本铺开,摊在门板上晾晒。看阳光安静地从书上拂过,如拂过我们那些安静捧书而读的日子。 父亲对他的书很珍惜,用一块半干抹布,小心翼翼地抹去书上的灰尘、霉斑,像怕碰疼了那些书似的。有的书起了毛边,父亲就用光滑的磨刀石压平;发现书有脱页、破损的,就用胶水粘好。父亲做这些事时很从容很细心,这是一种惜物的心态,惜物就是惜福,是一种温暖的品性。 我则像元帅检阅士兵一样,在门板间来来回回走上几趟,边走边瞧,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每一本书都是我的一笔财富,都有一个故事,记录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书亦如此,要经常翻动它才好。书积压久了会生“蠹虫”,这种小虫像蚕吐丝一样把自己包起来,一打开,书就破损了。晒书是护书的主要途径,书晒过之后,每本书都吸收了阳光的味道,霉味全无,重新散发出好闻的油墨香,让人无比舒畅。 现在,保存书的条件不断改善,晒书这一古老传统已渐趋消失,但还是会有人羡慕晒书之趣,陆苏在《晒书》中就这样写道:“每每想着就开心得醉的事,莫过于在某个好太阳的日子,在燕儿筑巢、青藤掩映的庭院里,布衣布鞋、素面素心地晒书。”,望着一院子沾满阳光的书,该是一种怎样的闲适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