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食
风味流连巷陌
【发布日期:2021-07-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扬羽】

粿洒

(附煎粿、金粿、九重粿、

薏粿、芋粿、菜头粿)



       

        粿,多指米磨成粉后制成的小点,莆田向来是鱼米之乡,稻米是主要食材也是变化之源。粿洒即鼎边糊,原是农民在早稻碎米磨成浆,加上新韭、豆芽等时令蔬菜做出的风味小点,价廉物美,清淡鲜香,是早餐摊点上的宠儿;
        而煎粿则是粿洒的延伸,将汤煮改为油煎,莆田石室岩的煎粿传是妙应祖师首创,煎出来薄如蝉翼,脆而不焦,确是一绝;
        金粿是莆田民间中元节的主要供馔。莆田称植物碱为“金”,将其与米浆混合蒸成的粿名金粿,金粿又软又粘,要用线割切,蒸或煎后蘸白糖、蜂蜜,别有风味;
     九重粿是重阳特色,九层重叠可以分层揭开,菱形半透明状,食之甜软不粘牙,为敬老佳品;
        薏粿多用来祭灶,因原来是糯米红糖,又甜又粘,点缀红枣花生,冷吃油煎皆适口;
       芋粿也是早餐佳品,米浆中加入芋丝,蒸熟后再加油炸,酥香软嫩;
      菜头粿则是米浆中擦入萝卜丝,花生粒,香菜葱段。蒸食煎食均可,咸香可口。

扁食
(附蛋白扁食、西天尾扁食)

 

        

        扁食别名众多,称扁肉、抄手、云吞、馄饨等,以皮薄而韧、馅多而鲜、汤味清醇、润滑爽口著称。莆田扁食多以面团作坯、淀粉扑坯,擀皮易延展不粘滞。肉虾皮香菇做馅,尽取山珍海味。高汤烹熟,点入蒜油白醋,满是家乡的味道,以仙游田岑底来古扁食最为出名;

       蛋白扁食,取蛋清在炒勺上煎成皮状,入馅料,趁蛋清未凝时对折粘合,烹好后色泽洁白,皮香馅嫩;
       西天尾扁食则是以纯瘦肉捶打成泥,和入薯粉,擀展成皮,再包上馅心,是形象的“肉包肉”。《垂涎录评注》称它小巧玲珑,清脆爽口,香而不腻,扁食上品。

方糕
(附枫亭糕、薄荷糕、印糕)



        方糕,旧称五香方糕,以新县方糕、枫亭糕为典型。将冬糯米浸透后加热炒成米粒,待米膨胀熟透后磨成糕粉,再将花生仁、黑芝麻、五香粉拌匀成馅料。然后两层糕粉夹一层馅料脱模蒸熟即可。初出炉的方糕质地柔韧,松软有嚼劲,香甜味美,放置时间长后口感略逊,但耐久存。近年来手法改进,能保持多日柔韧,并开发出众多新口味;
       薄荷糕原是用薄荷叶垫底蒸炊,薄荷味渗入糕中得名,但用莆田方言“薄荷”二字连读,便发bo音,便有马糕、保糕、宝糕等诸多方言称谓。糕用晚米浸透磨粉和以糖粉、薄荷末过筛入蒸笼后,在糕坯表面划出多重井字小格,以便售卖时切割。上笼蒸熟后,白软有弹性,香甜爽口,老少咸宜;
       印糕则以印模图案多样,糕体花样美观著称。是将糯米、晚米磨成粉,糖花生芝麻碾成馅,然后在印模中一层糕粉一层馅心再一层糕粉地叠起压平后,脱模蒸熟。图案美观,松软香甜。

红团
(附清明龟、盘舍龟、番薯起)


     

        红团,莆田节俗食品,象征喜庆团圆,以糯米晚米磨粉加水揉入食红做皮,馅料可甜可咸,甜馅为绿豆或糯米,咸馅则是糯米中杂以肉、香菇、海味等。用有双孩儿、财丁贵等吉祥图案的红糰印印出后,用蘘荷叶垫底蒸熟。气味清香,色泽鲜红,皮Q馅饱,味美可口。
       与红团类似的有清明龟,用龟形模印脱模而出,以糯米和鼠曲草磨粉做皮,糖白芝麻花生做馅。成品色泽青黑,可口健胃,是清明时令祭品;盘舍龟亦作龟状,馅以绿豆。龟背上置以湿糯米数颗,蒸熟而成。背米如珠,粿皮薄软,豆馅绵甜;
       番薯起又称红薯起,是与红团并称的年俗食品,用红薯加少量粳米粉、糖、粬发酵,蒸熟而成,吃来地瓜味浓,绵软柔韧,切片油煎,十分香脆,地方特色鲜明。

米糕
(附早米糕、油糍、马蛋)



       米糕,莆田时令食品,多集中与元宵、端午食用。用小瓷碗盛糕浆蒸熟,蒸熟后膨胀开会呈十字迸裂,如花朵初绽,如白云出岫。又称碗头糕,莆田百姓多以它配豆浆做早点;
        早米糕与碗糕相类,将早稻米浆混合白糖、碱、酵面发酵成糕浆,上笼蒸熟,用刀切菱形块即成,也作早点之一; 
       油糍是以糯米做皮,绿豆做馅,油炸而成的圆饼。莆田习俗十月初一人人都要吃油糍,据说吃了它一年全身骨节就不会折断。因此旧时这一天,大街小巷都是卖油糍的摊担,蔚为大观。
       马蛋,莆田俗称吃了珍异之物会生马蛋,因此以马蛋来称呼这种炸出来圆滚滚的奇特食品。糯米加糖做皮,滚以白芝麻,熟烂绿豆和以红糖碾馅。油炸膨胀成球状出锅。形似鹅蛋,色泽金黄,外皮酥香,内馅香甜。

豆丸
(附菜饼、瑞祥、包心豆腐丸、卷煎)



       豆丸,旧称菜丸,是将豆腐捏成泥,加入盐、味精、芹菜末、蒜末、花生末搅匀搓成丸子,再在淀粉上滚过,使其裹上一层薄薄的淀粉,然后蒸熟。煮汤时随时取用,成品外观光滑精亮,口味鲜嫩清淡。即是家常小吃,也是民间宗教素筵上的必需品;
       菜饼则是豆丸稍加压扁,不滚淀粉,油炸而成。酥脆鲜香,是素食者最爱的下饭小菜;
        瑞祥,又称水龙,是仙游对豆腐肉丸的称谓。做法类似豆丸,但有掺入香菇末、瘦肉丁、虾皮等,是荤素皆得其味的美味圆子;
       包心豆腐丸则是将肉类单独作为馅心包在豆腐泥中,搓成丸子,滚上淀粉后下锅煮熟,色泽洁白,清爽滑嫩;
        卷煎,是与豆丸并重的民间素筵供品,将糯米炊成糯米饭,加入花生仁,白糖拌匀。用豆腐皮包裹成圆条,切段后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皮酥脆,馅糯甜,冷热可食。

煎包
(附春卷、葱饼)
      

         煎包,莆田煎包吸收了北方肉包和馅饼的优点,馅中多有猪肉、香菇、虾皮、粉丝等,料多而鲜,皮薄而软,焦香松脆。先用油擦煎锅,包子排匀,下面粉水焖煎,待水收干,包底出现薄锅巴时,淋入花生油,将包子两面油煎焦黄即可。松软焦香,宜于热吃。当下莆田煎包以十字街久负盛名,新长征、山味等各擅胜场。
       春卷,也称春饼,有迎春、咬春之寓意。是以面粉加盐,和以清水搅拌成面浆团。将面浆团在烧热的平锅上转擦出圆薄的春卷皮,然后包入肉、香菇、冬笋、东粉(粉丝)、韭菜等混合馅料。炸熟装盘,内鲜外香。是莆田年夜饭的必备佳肴,也是早餐摊上、小吃店里的小宠儿。
        葱饼,菜头饼,都是戏棚担、早点摊上孩子最爱光顾的风味点心,既便宜,又好吃。二者皆用米浆混入地瓜丝或南瓜丝或白萝卜丝,加花生仁、葱、盐等调味后炸熟而成,咸甜香脆,是看戏佳配,早餐佳品。

炝肉
(附炝粉)

       炝,是莆田菜品中颇具特色的技法,即将原料裹以地瓜淀粉,下沸汤滑成。莆田菜中有炝肉、炝蛏、炝海蛎、鱼炝、鲍鱼炝等,最为家常,遍地开花的便是炝肉,即可单独享用,又可汤中下米粉、配干饭等;经济实惠,肉质滑嫩,味美可口;
       炝粉,又称擦粉、脰汤、搅粉等,原是过节或办喜事时将各种剩余菜料倒在一起,用稀淀粉勾芡成糊状的热食。莆田办婚筵要分炝粉给邻里共享、年关扫巡后要全家吃炝粉、年三十中午也要吃炝粉,价廉味美又表达惜食惜福的理念,滑润鲜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七饼
(附麻筒、蓼花、花生拷)



       七饼,又称赤饼。是用春卷皮包裹由花生仁、白糖、冬瓜糖、荸荠、芝麻、桂花酱等混合的甜馅制作而成。特点是边做、边卖、边买、边吃,既经济实惠又饶有趣味。近年来,有裹入半截油条同吃,柔韧甜香,颇具风味;
         麻筒、蓼花,都是形似圆柱、内中空心、酥脆香甜的小食。用糯米、麦芽糖等精制而成,表面满是芝麻的是麻筒,满是炒米花的是蓼花。个头不小,但轻如花絮,剖面洁白,呈丝网状,质地酥松,入口消溶。
花生拷,是将白糖、饴糖加水溶化到拔丝状时,加入炒熟的花生米搅拌均匀,摊在光滑平石上,用木锤敲至起酥,拉成长条,切成菱形块即成,香甜脆韧,是莆田年糖的主要品种。
       鸡卷,即是民间传统小吃,常用于宴席上。是以猪网油包裹猪肉、香菇、虾肉、荸荠、冬瓜条等合成的肉馅卷,油炸而成。外皮状如鸡皮而得名。有类于闽南五香卷但又具莆田特色。色呈金黄,酥嫩鲜香。
                                            

      (本章资料、部分文字出自《莆田名产志》《莆仙风味美食集锦》)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