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莆仙戏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莆仙戏名旦郑金兰
【发布日期:2021-08-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金狮】
  随夫旅台的郑金兰曾在莆仙戏舞台上活跃了近二十个春秋。她的扮相端庄秀丽,楚楚动人;唱腔甜美清脆,圆润宏亮;表演声情并茂,炉火纯青,给莆仙观众留下了极深印象。
  郑金兰是仙游县大济镇人,1963年出生,那个年代国家刚遭受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侵袭,物质依旧匮乏。家道贫寒的郑金兰饿得瘦骨嶙峋,母亲常抚摸着小女儿的身子,眼里噙着泪花说:“孩子不是养大的,是饿大的。”小兰7岁时被送进小学念书,没钱买笔纸,她就捡起同学扔在地上的铅笔头,找个笔帽套上再用,又把别人用过的作业簿翻过来做作业。课余时,她去帮母亲卖馒头。“姑娘生来爱唱歌”,她一边提篮小卖,一边敲碟唱歌。她看过不少民间歌舞,才10岁就学会了不少歌,而且唱得一支比一支好。她天生丽质,又唱得珠圆玉润,引来了许多顾客。她母亲也得意地夸起自己的女儿:“不是我的手艺高,是小兰的歌声甜。”
  小兰有唱戏的天赋,14岁那年,她去拜莆仙戏名导演朱石凤为师。她学的是旦角,可生长在新社会里的一个天真活泼女孩,要扮演封建社会的深闺小姐,做到行不动裙,笑不露齿,那谈何容易。可小兰是个有志气的姑娘,她立下誓言,一定要勤学苦练,日后成为一个名旦。
  一个演员必须学会唱、念、做、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第一阶段老师教她步功,先练“慢蹀”,是在一条长板凳上缓缓寸步移行,后学“快蹀”,要把拖在地毡上的白裙急旋成一朵白莲花。每次练完功下来,她都是汗水涔涔,湿透内衣,但她从不叫一声苦。
  莆仙戏的唱腔特色是字少腔多,以腔传情,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通过演员的唱腔来表达的,而唱腔中往往是无字的腔声比有字的腔声更吸引观众。为了练好“唱功”,小兰比别的演员练得更勤奋更刻苦。当别人休息了,她还在加班;晚上熄灯了,她把收音机藏在被窝里,再戴上耳机,收听莆仙戏名旦的唱腔。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的苦练,她终于熟练掌握了莆仙戏的步功和唱功,台下的观众只要看她的一招一式,就能判断她是朱石凤的传人。
  让郑金兰一举成名的是她在《晋宫寒月》里饰演骊姬的角色。《晋宫寒月》是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创作的一个优秀剧目,1982年参加福建省第五届戏剧会演,剧本获奖,而郑金兰荣获优秀演员奖。那年她18岁,就扬名于莆仙大地。1986年,她又在柯汝宽等人改编的《珍珠衫》中扮演主角王三巧。王三巧是个美丽柔情又感情脆弱的女子,她爱丈夫蒋兴哥却被逐出家门;她爱陈商,又不敢逾规,在西楼她解下自己的珠衫相赠,反被陈商所卖。“把我哄上白云端,错认君子赠珠衫,到如今无马逼奴也上鞍,无病也得把药吃。一手怎掩千人嘴,满城风雨竖飞横飞。”这段唱词写得哀怨凄恻,而郑金兰也唱得回肠千转,如泣如诉。当三巧亲手送与陈商的珠衫又被蒋兴哥送回后,她痛不欲生,跪问苍天:“是谁轻分鸾凤?是谁鸿雁音沉?是谁三误归程?是谁不守盟誓?都是伊人言无信,花开花落任凄清,为什么他想休妻就休妻?为什么我合低头来受惩?”因为郑金兰有过悲惨的家世,有过不幸的婚姻,有与王三巧一样的柔情和感情,所以演唱到动情时,亦“情到深处泪自流”。王三巧的故事催人泪下,郑金兰柔情如水的表演打动了观众的心,《福建戏剧》的编辑程晋说:“看到这里我也青衫湿。”
  在近20年的舞台生涯里,郑金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她多次参加省、市、县戏剧会演,受到戏剧行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誉。自1982年参加省戏剧会演荣获优秀演员奖之后,她又于1987年参加仙游县首届农村剧团莆仙戏唱腔比赛获得一等奖,1989年参加福建省第三届民间职业剧团展演,再获优秀演员奖。1990年,莆田县莆仙戏一团排演着名剧作家周长赋创作的《风雪潼关》,她被特邀在该戏里担任独唱。
  就在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的时候,曾经是莆仙戏四大名旦之一的郑金兰却出人意料地洗尽铅华,离开剧团,下嫁给旅台乡亲朱弘竹,去过那种夫唱妇随、平淡美满的家庭生活。她曾在台北延平北路的“允丞艺品店”批发零售各种古玩玉器,生意不错,同时她还是台北市莆仙同乡会的一名监事兼兴化乐府社长,深受同乡们的喜爱。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