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从2006年开始,在工作之余认真地写点文字。因为热爱,一写就是十五年。前段时间,突然心血来潮,把这些年来自己写的一些随笔结集刊印,并取名《野风集》。 《野风集》分为五个篇章:乡·景、乡·愁、乡·人、乡·俗、乡·音。我深爱我的家乡,家乡的风、土、人、情,都是我们生活的构成,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乡·景”篇章,我把打卡的莆田美景记录下来,探求美景背后的文化故事,宣传家乡美景,也作朋友游玩之攻略;“乡·愁”篇章,主要聚焦乡土以及如烟往事,把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温暖的一块小心翼翼地捧出来,分享乡愁之美;“乡·人”篇章,我看到那些莆田“牛人”以及感动到我的那些人,还有与人相关的一些精神,庄重地写下来;“乡·俗”篇章,我把观看莆仙戏,体会莆田元宵以及过年过节的习俗和感受记录下来;“乡·音”篇章,更多的是人生感悟、或者是一些心灵土鸡汤,分享一种心情。 我想做一本纯粹的、只送不卖的书,一本有温度的书。我在朋友圈发出要刊印《野风集》的消息时,两天之内,竟有将近300位朋友向我索书。其中,有十几位是外地朋友,他们想通过书更好地了解莆田,或者重温曾经在莆田工作和生活过的岁月;有一位朋友说,他的堂叔生活在台湾,他想要一本寄到台湾,让堂叔了解莆田的变化,以解堂叔之乡愁;还有一位在外国定居的莆田人,他说他要叫在莆田的亲戚找我拿一本寄给他,让出生在外国的孩子不要忘了家乡莆田的模样、不要忘了根;还有一些朋友,想在工作之余翻翻我的文章;很多莆田家长想要了给自家孩子作为写家乡题材作文时参考。在大多数人更多刷手机,较少读纸质书的时代,朋友们对于本书的追捧,感动着我。我明白,这是朋友们家乡情感的爆发。 拿到这本书时,很多朋友在各自的朋友圈或者通过私发的形式,兴奋地分享读书的感受。很多人是全家大小一起读,一些朋友还专门写了关于《野风集》的书评或读后感。我没料到我的书竟然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的认可,一时间“刷屏”,有些“网红”书的节奏。因为我这本书只送不卖,所以还有一些朋友觉得“白拿”不合适,不敢向我要。为了让更多人读到这本关于莆田的书,把这件事做得更有意义,我决定再在300本基础上增印200本,定向用于帮助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庄边镇等山区贫困学生。凡是捐款50元以上的朋友,我就送他/她一本《野风集》。活动发起当天,我就收到近万元的助学金,仅半个月时间,助学金总额就超过8万元。我开玩笑说,我打开了一个叫做“爱”的水龙头,因这本《野风集》,朋友们的爱喷薄而出,爱暖全城。 我时常在想,作为一位作家,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什么?我们写文章能干什么?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把眼光聚焦我们的家乡,只要心怀热爱,一人、一景、一习俗,都能通过手中的笔,传递温情和正能量。只要有心,一本书,也可以发起公益,汇聚点点滴滴的爱。 因为爱,所以爱。人人献出一点爱,妈祖故里有大爱!不要质疑我们缺爱、不会爱,不要低估我们微小的善举。因为爱,我们更快乐!众爱汇聚,莆田有爱!我想继续写下去,因为这份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