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点120管标本,已转运,已送检。”9月22日,龚荔桦作为一名转运工作人员在采样微信群里报告凤凰山核酸检测点的标本信息。从城厢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时间紧、任务重就伴随着全过程。为助力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样本的采集、转运,城厢区医院组建了一支近40人的采集、转运队伍。龚荔桦是其中的一员。15天来,她和其他队员一样,24小时待命,奔波于采集点和实验室之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为日常。 采样员:15天来,周而复始的采样9月11日14:00,龚荔桦一接到通知,马上出发,到东海镇集合。当晚6点左右开始核酸采集,到凌晨一点多结束。没地方休息,大家在村部趴在椅子上倒头就睡。12日早上6点又开始一天的核酸采集,入户采样。9月13日,博奥点采集橙码;9月14日晚22点-9月15日凌晨,作为组长带队在龙德井通宵采样…… 9月17日中午,龚荔桦带领36人去常太18个村集中采集,并给一些老弱病残、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的人进行入户采集。顶着高温、烈日,穿着全套防护服爬山入户,本身就是一件难受的事。再加上每一户又都隔得远,山路狭窄崎岖,她们只能坐摩托车入户,不少地方还得徒步,龚荔桦的搭档差点晕倒。 在常太,她们共采集10000人次。结束后,队员们只在车上休整了一个小时,又投入霞林街道的全员核酸采集中去,直到凌晨两点。结束十几个小时的采样,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她们的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手上已经被汗水浸泡得白而皱,衣服更是可以拧出水来。 转运员:我一直在路上 “凤凰山有标本!” “收到,马上出发!”龚荔桦拎起标本转运箱马上出发前往采样点。 9月22日,龚荔桦当了一名转运员。在转运期间,早晨6点就得穿上密不透气的隔离衣,集合后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凌晨时分,她们往往还在各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标本交接。 当天,凤凰山核酸检测点,龚荔桦一管一管地数标本,并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标本转运箱,转运到核酸检测实验室。 120管、135管、196管…… 南湖方舱、市第一医院方舱、莆田附属医院实验室…… 22日一整天,龚荔桦就在检测点、实验室两点一线一直跑。到了方舱实验室,交接标本,换空转运箱,消毒完直接送点上,进行新一轮的交接。龚荔桦告诉记者,转运样本必须认真地核对管数,标本管数与采样人员一致才可以验收。转运人员在数管过程中会碰触标本,所以必须要做好个人防护、司机防护与车辆消杀。 40、60、100根的转运箱都有,为了保证温度和标本的稳定性,转运箱里都放了很多冰排,所以转运箱是非常重的。每天每个女转运员都要拿几十个转运箱,其劳累程度可想而知。当晚,龚荔桦带上收集的8个转运箱,直接赶往南湖方舱。因为市区方舱爆满,已经不能再接收标本了。加上同事们的转运箱,116箱3000多管,最后经联系,用大货车送完仙游方舱统一送检,几个男同事凌晨两三点才返回。 龚荔桦称,因为我们是个团队,大家都要互相帮助和配合。哪里标本多运送不走,大家都会集结帮忙一起转运。为了加快转运速度,医院调配出许多精英强将加入转运组。大家一路都没有休息,都在点上和方舱来回跑。很多时候都顾不上吃饭喝水。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N95口罩、防护服、面屏、手套等全身防护,为了节约时间,增加转运速度,基本上都喝不了水。” 核酸采集转运人员尽心尽力坚守“疫”线,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的背后,都是他们不惧风险的艰辛付出。致敬,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大白们”。 晚报记者 黄凤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