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人手,可以叫上我!”这是荔城区支社社员苏美婷于9月12日向九三学社社市委领导发的信息。如此,9月13日她被抽调到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当上了一名“数据”志愿者,同其他人员一起,每天进行基础数据的汇总与交换,保证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汇总后上报,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成为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之一。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小区、医院、卡口、巡逻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努力贯穿整个疫情防控始终,他们就是莆田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工作人员。 数据是最能直接反应疫情情况的,准确的数据是领导、专家研判疫情、制定防控措施、实施病人救治方案的基本依据,因此做好数据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数据要客观事实更要准确无误。苏美婷的工作内容是每天的8:00、16:00、24:00将简讯报送给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组以及每天10:00,16:00将阶段性的疫情防控情况报市府办,其他时间就帮同事审核数据。数据报送简单,鼠标一点就完成。可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需要整个工作组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早上8:00左右到指挥部,先查看前一天报送的数据,然后收集当天0:00-8:00时段更新的初筛阳性名单、确诊名单、核酸采样、外环境消杀、隔离点、病例类型数据以及查看媒体报道关于新增的疫情风险等级调整等内容,同时还要核对当天新闻发布会需要的数据。 做统计数据不难,难的是各负责报送数据的人本身也在抗疫一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整理,报送的是各自角度的基础数据。很多时候苏美婷和同事们统计了大半天,发现数据对不上,只能返工回去重新统计。因此每做一次数据的报送,都要两三个同事反复审核后才敢上报,这样每报送一次材料就要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由于数据报送具有时效性,因此很多相关部门的人跑过来说数据对不上,这时候就要重新再核对数据看看出入在哪,作出解释或说明。 每天报完24:00的数据已经是下半夜1:00多,她说:“下班路上,有时候走路都轻飘飘的,有时候有瞬间睡着的感觉,这时候就盼着有张床直接躺床上睡着多美啊。可也有的时候,过了睡点,躺在床上反而睡不着,头脑特别清醒,想着第二天又要早起,越要强迫自己入睡越清醒。”这种情况在全市确诊病例增加为个位数时,才好转一些。 9月24日晚,指挥部里充斥凝重的氛围。“在知道荔城区医院初筛1例阳性病例后,大家都特别紧张,都在等待最终的结果,此时此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苏美婷说到。9月25日凌晨0:14,第一种厂家试剂检测为阴性,才稍松口气,直到凌晨1:03,4种试剂检测全部阴性,确定这个病例不是阳性后,才完全的放松下来。5个小时左右的等待是如此的煎熬,又如此的漫长。 从对防疫工作的全面了解到与“战友”沟通方式的不断完善,她在指挥部的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着。“我参加工作8年了,自认为积累一些机关工作经验,但此次在指挥部工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改进,主动向老同志多取经,不断的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战役即将迎来胜利。 共克时艰,“九三人”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