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许多的书,放置的不规整。《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词典》等工具书堆叠在书桌上,每每自己看了那一处乱象,总能想起纪晓岚书斋上的那一副对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我这书房,倒也是应了这幅对联的上半截儿。 冬日寒,晚上便不再去书房读书,只是赖在床上静静看书。临睡前,不宜读小说,小说故事高潮迭起,一本小说读下来,心灵好似经历了一场波澜起伏的长途跋涉不说,读到一半舍不得放下,等到读完却已天光乍明,明明是为了一夜酣睡,最终却适得其反,生生熬了个夜。临睡前,也不宜读诗歌,字里行间的情绪太激烈,控诉、呐喊、无声的哭泣,愤怒的、幽怨的、喜悦的……总觉得心神一凛,瞌睡全无。 所以,我的床头柜上只放了两本书,一本是林清玄的散文集,一本是李笠翁的《闲情偶寄》。 林清玄半生坎坷,字里行间却从无辛酸,笔端流淌皆是希望于温柔。他的文字如初春抽芽般润泽,在睡前阅读是极恰当的。清雅疏朗的文字,正好滋养疲惫了一天心灵,这一刻静谧、安宁。 《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更是一位生活中的性情中人。他以审美的眼光穿透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场面,举凡服饰、妆奁、居室、花木、厨艺等等,点化成了充满情趣的人生场景。文字十分活泼有趣儿,起笔就来“予生平”如何如何,娓娓道来中都是他的生活感概,很有与其对话的感觉。每每翻读此书,总觉得这个老头儿过分可爱了一些。 时常想,若要选一个最懂生活的文人,我该选谁?沈复、文震亨、李渔、袁枚、汪曾祺、林清玄……若文人懂生活,那柴米油盐样样都如诗。枕边书,睡前读,在柴米油盐、烟熏火燎里,等一片诗意入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