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
大洋!大洋!
【发布日期:2021-10-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大伙要在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合唱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市区一出发,达哥就组织大家在车上拉起了歌、练起了嗓。大洋位于莆田最北端,与福州交界,有点远,但一路的欢歌笑语,已经让大家完全忘记了山路十八弯。

  到了大洋,戴上印有“红色闽中,生态大洋”八个大字的草帽,我们开始用脚步丈量这一方红色、生态土地,感受大洋之美。
  第一站是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馆,我称之为“野生动植物标本馆”,就在闽中司令部纪念馆旁边,一座现代艺术风格展馆。生态馆共两层,进入一层展厅,一只东北虎标本站立着,依然可见其生前作为山大王的雄风。还有云豹、黑熊、白狐以及集体出动的狼群,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生气。黄鼠狼、花鼠、可爱的豪猪、攀附在树干上的长尾叶猴,还有草丛中的长颈鹿、斑马,一切又让人感受到动物们的可爱有趣。
  据了解,大洋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南方红豆杉、银杏、苏铁和国家二级保护刺桫椤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云豹、蟒蛇、国家二级保护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蛇雕、虎纹蛙等。展厅里的标本应该不止是老鹰尖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丰富的品种让大家大开眼界。特别是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标本,兴奋极了。
  第二站参观知青馆,位于车口村知青文化大礼堂,一座屋顶呈三角形并镶塑着红色五角星的年代感十足的建筑。旁边应该是当时知青住的宿舍,外墙上用油画绘制年代感十足的主题墙绘。进入馆内,老式自行车、一张一九七八年团县区颁给大洋公社可山知青场关于表彰“大干快上”的发黄的奖状,一下子就把大家拉到那个激情年代。
  上世纪60年代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洋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历史从1964年开始,1972年,知青分期分批获得招工、升学、参军、补员等安排,1980年以后基本停止“上山下乡”运动,知青农场也就解散了。知青们把青春献给大洋。一张张老照片,面容上写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一件件老物件,收藏着难忘的记忆。据说,“玻璃大王”曹德旺于1973年在大洋农场做过果苗技术员。听说车口村书记建了一个知青群,群里有80多位老知青。村部有好多当初老知青捐出来的知青岁月老物件。对于那一段难忘的特殊岁月,很多上山下乡的知青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们继续前往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在路上接上已经退休的原大洋乡文化站站长陈梓笛。陈梓笛有五个兄弟,个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们开了个特色民宿,取名“笛韵森林人家”。院子里有一棵千年榕树,二层排楼改造成民宿,很有特色。陈老上车后,便给大家讲起了闽中支队司令部的红色故事,还用山里话给大家即兴唱起了山里民歌《三十六送》。我估计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们听不懂那用带着山里韵的莆田方言唱的民歌。我大概听懂一些。《三十六送》是莆田山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大意是一位年轻的妻子,送新婚的丈夫去城里求学,沿途触景生情,随口吟唱,情意绵绵,自然流畅。我理解就是妻子对丈夫的依依不舍。
  听着红色故事,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红色的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这个旧址原来破败不堪,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2020年初开始修缮。这两年在各级的重视和资金支持下,面貌焕然一新。旧址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院前开阔,我突然感觉这个旧址有点莆田版“古田会议”会址的味道。这个旧址的设计及文化氛围布置工作是林骏翔兄做的。林兄说,各个房间内的老物件多亏了陈梓笛四处搜罗,才有现在这般丰富。这些老物件能够穿越时空和你对话。陈老看到骏翔这次也一起过来,非常高兴,可见他们两人一起为旧址的修复工作协力的成就感。我发现陈老和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精神状态一样,或许这样一种保持热情和公益心的人就是不会老吧。
  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所在的这个村,是大洋乡崇兴村灯炉寨自然村。该村山上有寨、多藤,峰呈葫芦状,故名藤芦寨。“灯”“藤”“芦”“炉”莆田方言同音,后改成灯炉寨。我觉得这个名字改得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革命宝地不正是一座照亮光明的“灯炉”吗?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楼房,每层各有5间房,旁边倒塌2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在旧址二楼外的护栏上,还特地取材当地的长条藤缠绕着,特别有味道。
  灯炉寨山高林密、涧深岭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屯兵用武之地。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据此筑寨,至今尚存古寨遗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1934-1937),受党的派遣,刘突军等革命前辈在这里点燃革命星火,1949年2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成立后,灯炉寨成为支队司令部的首任驻所,苏华、林汝楠等曾在此指挥和领导闽中革命和武装斗争。
  用完午餐,紧接着就是体验板栗采摘活动。我知道大洋盛产板栗,但我没有见过板栗树。为此,这次我特别建议来一次采摘体验。老陈表示疑惑,他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体验板栗采摘,他认为板栗果外壳带着刺,树又很高,不适宜采摘。我坚持要采摘,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见过板栗树,一起长长见识也是不错。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参观了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种了成片的姜荷花、澳洲杉,花卉基地旁是黑米地。乡长说,大洋美丽的地方很多,比如银杏林,待到深秋银杏叶黄时,那是相当的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