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生命的赛点,谁来守候?
【发布日期:2021-10-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你不去关心,不去想它,它就风里雨里的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儿随时迎接你。

                                                                     ——电视剧《老无所依》

        

        随着假期结束,回家与父母短暂相聚的子女们踏上离乡返程的旅途,不少老人又恢复到节前寂静的空巢状态。

       临行前,看到车窗外两鬓发白的父母依依不舍的身影,你可曾想过,自己不在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远在他乡打拼的日日夜夜,你可曾关心过年迈父母的身体与健康,老房子是不是还结实?电话和视频里的那头“我们都好着呢,别担心我们,好好工作」,那是真的还只是善意的谎言?”
      你可曾想过,老房子也会有坍塌的一天……
      今年春节期间, 笔者多地走访了数位空巢老人,既有来自落后的农村,也有来自小城镇、大都市,身体尚可者还能坦然面对老年空巢生活,但得病之后的老人,越来越感到垂暮生命的重荷,不少人晚景比较悲凉。

      “没想过未来,儿女关不关心,我都认命!”

        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老伴也不在了,60多岁的邵国新早已习惯独自一人生活。
      “孩子不出去打工,家里没钱,很难过好日子嘞!”这位憨厚纯朴的老人十分理解孩子们的选择,外出务工是最快速改善贫困家庭的唯一出路。作为奋斗中的他们,漂泊在大城市打工也不容易,本就没有读多少书,只能干些又累又脏的活,就算想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孝,委实也没那个能力,平时能多打几个电话问候就不错了!
       邵国新身体还算硬朗,自己种菜养猪喂鸡,生活自给自足暂时没有问题。遇到村里有活的时候,他也会在村里打工,做点帮忙盖房子、摘辣椒之类的活儿。没事的时候,他就出去溜达,每天也过得逍遥自在。所以,他很满足于现状。
       而对于未来,万一将来哪天生病了自己一个人怎么办,邵国新表示没好好想过,平时有点小病小痛都是在村口卫生院解决的。对他而言,过好眼前比较重要,其他听天由命吧!
       认命,似乎是大多数空巢老人的一种典型特质,只不过在农村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来自河南项城李庄村的李永军和范金花,一个70岁,一个63岁,老两口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女抚养长大,如今一把年纪了还要帮忙带孙子、外孙。逢年过节才能与儿女们见上一面,子女给予的关怀不够,老两口虽然会有失落感,但也认命接受。
         空巢老人未必都是孩子离家几百上千公里,老两口的小女儿就嫁在邻村,离得最近,回家次数却同样少得可怜。因为有新的家庭负担,甚至有时需要原生父母来分担压力,范金花说,小女儿的四个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作为粗生粗养的农村人,他们目前没有什么大病,但也逃不开日益衰老和长期操劳攒下的慢病。将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了,自己怎样无所谓,怕给孩子添麻烦。
       老两口尽管购买了新农合医保,但有病时其实很少去县医院就诊,更别提定期体检,经常都是在镇上的小诊所和药店抓点药应付一下,有时也会去求神问卦希望神灵庇佑安康。总之在这个落后的乡野环境里,空巢老人有自己的一套活法。
        年迈的父母,在身体尚好时可以照顾自己,对空巢没有多少担忧和恐惧。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在渐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遭遇大病重病危机,他们对子女的依赖需求将达到顶峰。


      “老伴去世孩子出国,极度缺乏安全感”

      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儿女能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作、定居,这在80后父母看来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更别说40年代出生的父母。
       唯一的儿子在美国成家立业,李丽华在退休前是广州某事业单位的女领导,先生是公务员,享受着省城的一流医疗服务,充裕的养老金和公积金足够他们安度晚年。事实上,伉俪情深的老两口一起平稳度过了五年的空巢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两岁的老公竟比她先一步走了。没有了老伴,儿子又不在身边,李丽华突然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没有人陪她在一个房间睡,她就睡不着,家里上了六七把锁。
        别家孩子不主动开口请老父老母一起生活,李丽华的儿子还是孝顺的,在父亲去世不久就把母亲接到了美国。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摩擦,由于婆媳关系紧张,加上语言不通,医疗不方便,性格倔强的李丽华一气之下回了国,请保姆照顾自己。儿子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老母亲一步步走进凄凉的境地。
       一年可能见不到一次儿子与孙子孙女,李丽华跟很多不懂电脑的老人一样,只能依靠满墙的照片和电话联络来排解思亲之苦,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微信视频。偶尔她也会打电话叫一些亲戚来家里坐聊。
          一个人生活久了,她的性格变得孤僻,与保姆也没什么话说,而雇保姆本就是为了陪她睡觉。身体状况也江河日下,从起初的腿脚不便,发展到心脑血管病,自己看病买药,后来得了腔隙性脑梗导致偏瘫,生活无法自理,无奈住进了老人院。就算老母亲得病,儿子一年也只是最多回来探望两次。
         电影《桃姐》中,桃姐住进老人院,环境陌生,院友怪异,桃姐强装镇定。
       在老人院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位女强人带着病躯郁郁而终。儿子因没来得及赶回来见最后一面,跪在老母亲的遗体前流下两行悔恨的泪水。
        每每看到老人孤独死的不幸消息,为人子女的我们,难道不会触动心弦吗?是否想过,当我们日渐步入垂暮之年,将以何种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趁着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

        根据官方定义,60岁以上即可称为老年人。中国正以跑步方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独居、独居、孤寡的“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目前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预计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针对“空巢老人”这一无可回避的社会之痛,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有顶层的设计,有民间的行动,均有了较为积极的态度。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不赡养老人将被追责“遗弃行为”,各种公益机构定期探访空巢老人……
        或许,很多时候远离父母确实是身不由己,但身为子女,无论多忙,能做的尽量多做点,比如:
       每天少发一点朋友圈,少刷一会抖音,少玩一回游戏,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或视频;
       在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微信时,多一点点耐心,他们不过是想学会了可以常联系你;
       最最重要的还是,趁着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哪怕一辈子和父母吵吵闹闹,但等有一天他们离你而去时,你能说“我无愧于心”!  


空巢老人

更需熨平心灵的“皱纹”


        对空巢老人而言,其子女常不在身边,生活充满了单调与寂寞,缺少精神慰籍。所以,关注空巢老人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还要全面关注其身心健康。
       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老两口或一个人独自生活,缺少与子女面对面的交流和生活中的照顾,内心常常会感到孤独。特别是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会感到无助和失望。对未来的老年生活失去信心,产生失落感。而且对一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这种感受会更强烈一些。
         步入老年,人体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适应性降低,免疫力减弱。身边没有子女,老人担心看病麻烦,拖延就医,还有一些老人担心有病无人照料、费用无力承担等问题,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加速了衰老的过程。
        空巢老人除了不同程度地存在孤独感,失落感,有的还有失去亲人的丧失感,不被重视和理解的沮丧感,疾病袭来时的死亡临近感等等。伴随着身体和心理上的衰老,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更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甚至有时会危及生命。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情沮丧、郁闷、孤寂、食欲减退、失眠,平时长吁短叹,愁眉不展,甚至哭泣流泪。
       纠结、压抑、恼怒、抑郁等情绪会无形中损害身体。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喜伤心。不良情绪会伤及脏腑,产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和生理本是同根而生的孪生兄弟,生气不仅会带来强烈的生理变化,而且其产生的激素比任何情绪都复杂,还具有毒性。
       那么,空巢老人在生活中应如何改善自我心态呢?
       首先,要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勇敢地面对生命的“夕阳”阶段,以乐观、积极地态度迎接生活。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微笑度过,坦然面对衰老和死亡。
       其次,空巢老人要有一定的养生保健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注意饮食营养全面,保证每天适度运动。充实自我,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空巢老人要多培养兴趣和自信心。平时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注重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如一起唱歌、跳舞、朗读、郊游等,可以振奋阳气,鼓舞精神,改善情绪,调节孤独寂寥的生活,还可以相互增进了解,促进沟通,在集体活动中还应该多交朋友。空巢老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些爱好,选择1~2种,坚持下去。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让不良的情绪通过正确合理的渠道排解出去。

                                                         梁润英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