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困在手机里的“网瘾老人”
【发布日期:2021-10-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今在家打游戏,爸妈不管了。长时间刷手机,爸妈不唠叨了。家里的电视,再没爸妈和你抢了。为什么?因为如今爸妈比我们更沉迷网络了。
      不久前,65岁老人每天玩手机11小时登上微博热搜,短时间引发60万热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超过10万老人日均使用手机超过10小时。“几乎活在互联网上”的老年人,家庭矛盾、健康问题日渐增多。
      另一部分老人则正被移动互联网抛弃。他们学不会使用智能手机、App,面对“数字鸿沟”,如果没有儿女的扶助,出门寸步难行。

      80、90后一代,小时候被父母强令“戒网瘾”;如今,却要面对“网瘾父母”或者“断网父母”——如何帮老年人正确拥抱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难题。

沉迷、执拗、耽于小利的网瘾老人

  你关注过家里老人的手机使用时间吗?什么时候开始,许多父母竟然成为了“网瘾患者”?
       老唐的父亲,因为沉迷手机,半年进了两次眼科医院。医生叮嘱他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可家人一转身,父亲又悄悄拿起了手机。有时候夜里起床,沙发上蓝光幽幽,老人还拿着手机不肯睡觉。
        90岁的褚奶奶自诩为网瘾患者,“我现在离不开它,宁可少吃饭,每天起来,也要先打开它(手机)”。
        另一位84岁的大爷,沉迷网络游戏,面对儿子一再催促吃饭,先是回答“我玩得正好呢,你让我吃干啥”,后来被问烦了,干脆赌气出门,“不吃(饭)”。儿子反映,老人每天玩三、五小时,有时候还“包夜”。
        面对采访,许多老人坦言,“控制不住”,“每天晚上得玩两、三个小时”,“到晚上九、十点钟,玩着玩着就睡着了,手机自动关机。”
       父母的“网瘾”,也波及家人。佑宁的妈妈,今年在多款App上玩小游戏、集卡、做任务、点灯笼,原本遛狗、午睡的时间,不是被用来刷短视频、攒时长,就是邀请好友助力。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进账不到两块五”,末了,佑宁还得回过头来安慰失落的妈妈。
       网友面面吐槽:“好不容易回个家,都在低头抢红包。”她印象最深的,是某电商平台前些日子的助力返现,老妈不惜动用整个家族之力,每天让亲朋友好助力,在微信上疯狂发送链接。面面问妈妈:“你又不缺钱,干嘛每天花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蝇头小利上?”妈妈回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人家的时间不值钱。”
       在社交、资讯、网络K歌、在线阅读类APP上,银发老人的人均使用时长已经高于全网用户。当年拼命“套路”年轻人的短视频、电商、游戏APP,集体瞄准老年群体。
        各大App纷纷推出种树、任务、节日红包、签到领奖品。这些小恩小惠,以“解闷+赚钱”的形态尽可能吸引老年人的驻留,并诱导他们进行分享,邀请更多人加入。
        更令身为子女者不满的是,许多App不仅侵占老年人时间、消耗他们的人脉,还引发价值观冲突,爆发家庭矛盾。
        网友黄佳嘉说,妈妈沉迷手机,家里的厨房已经烧坏两口锅。“有时候叫老妈好几声,她只顾着听语音、抢红包,耳边的一切仿佛听不到”,爸爸从开始的厌烦、无奈,到如今也默默玩起了手机。
        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微信朋友圈、家族群,也正经历被营销号标题党、土味视频占领的过程。网友王莹的妈妈在家族群转发视频:几个阿姨站成一列,用歌舞表演着“不孝的标准”:“养儿养女为防老,就怕儿女不尽孝”、“一年到头赚钞票,不给爹娘问声好”、“养猫养狗养小鸟,就是没钱养二老”……这样的视频,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竟收获70万“赞”,评论里频见“说得好”、“大实话”、“太感动”。
       可是老人的“网瘾”真的可以放任不管吗?一位眼科医院护士告诉笔者,近年来,老年人眼病发病率提升,许多都是短时间视力受损。浙江宁波,65岁的刘阿姨因每天玩手机长达11个小时,两个月前开始头晕恶心,跑遍医院各大科室。有网友控诉自己母亲沉迷某K歌软件,“从100斤体重下降到80斤”。
        以前温良恭俭的母亲,如今成为沉迷手机的网瘾老人。过去有想法、讲道理的父亲,现在张嘴就是“网上说”。为了免费的苹果,电商平台的返利,老人们定了闹钟,准时在家族群轰炸。看见这样的同款父母,无法不担忧老年后的自己。
       老人的“网瘾战争”,不容再忽视。
网瘾老人:一面被“收割”,一面被抛弃

  为什么老年人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一茬的“香馍馍”?
    互联网从业者小周说:“对很多App来说,流量就是生意。来自年轻人的流量,增长已经到顶。”CCTV-2《央视经济新闻》认为,老年群体正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增量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老年人没有上网的还是多数,如何去开发他们,是增量所在。国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说:“相比于年轻人,互联网依靠老年人贡献时长,会更容易。”
       互联网老年人市场增量巨大,前景可期。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努力的跨过数字鸿沟的同时,有一些企业去利用机会,设计套路,趁机“割韭菜”。
       一些App开设了虚拟果园。网友唐乐吐槽,尽管家里收到过免费的苹果、香瓜、梨,但是比起妈妈每天定时电话轰炸儿女“浇水”、在家族群老友群呼唤朋友助力,收获和付出并不成正比。
       喜爱“小便宜”,是老年人被拿捏的“死穴”。团购、砍价、拉新、种水果、刷视频赚金币,代替催婚、催生、介绍对象,成为老年“网瘾患者”之间的高频话题。
       面对儿女“你停下来,不发能咋地”的质疑,一位妈妈说:“妈呀,不行啊,心痒啊。这是传递正能量啊……养生知识,对自己不好吗?买便宜的东西,对自己不好吗?”
        但便宜并不好占。各类“杀时间”的小游戏、用虚拟步数换钱、用积分和任务兑礼品,都是以大量侵占老年人锻炼、买菜、家务等时间为代价。
       互联网从业者小周说:“互联网平台不是慈善机构,最终目的还是盈利。他们眼中,用户的身份不重要,不论你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关键是净值,高净值的,想办法收割,低净值的,变相抛弃。”
       这正是当下老人面临的数字困境:一部分被“收割”,另一部分被抛弃。
“网瘾”老人背后的困局

“网瘾”究竟是不是病,能不能治,众说纷纭。而可以确定的是,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对老人来确实不够友好。
       App攫取老年用户的月活和流量;短视频和直播频频导向广告和推销。情感直播到一半,“调解员”主播开始“给家人们发福利”;直播带货,主播和厂商“现场打架”,为了给“家人们”最低价而Battle。“原价499,只要99”,总有话术让老人们觉得“不买亏了”。
       过去,我们曾诟病纸媒、电台、电视里的各种套路,可终究还有监管存在。今天的互联网, 信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套路日新月异。自我更新缓慢的老人,更容易成为韭菜。
       不少问答平台上出现类似“父母沉迷手机/短视频/网络小说怎么办”的提问,大多的反馈是,“拦不住”,“说不通”。2020年疫情以来,老年人的居家时间变得更长了。而平台、App算法为王、不顾价值导向的推荐机制,将网瘾和代际之间的矛盾越发放大。
       面对“网瘾父母”,子女们纷纷开始采用自己的方法。有网友悄悄拿起妈妈的手机,将价值观有问题、或者过度洗脑的视频长按“不喜欢”。有网友取消了爸爸的流量包,设置只能在家连WIFI,“这样就能避免出门看手机不看路”。
       我们不能将问题矛盾化,或者单一地要求父母或者儿女“服从”。互联网绝不是洪水猛兽,关于“沉迷”,除了倾听来自当事人、子女的判断,也该有来自社会的监管与约束。最重要的,我们需要看见老人深层次的需求——不管是断网老人,还是网瘾老人,都需要被倾听与关注他们在面对互联网时的需求与困惑。
       为生活提供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不应是老人严重无法逾越的高山。企业,社会,需要的究竟是效率最大化、收割高净值客户、抛弃低净值客户,还是从人出发,关注到每一个群体?
       帮助老年人,与每个人都有关。从社会机制,到所有人的心理,面对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我们都需要一轮新的“基础建设”。(图文无关)     
                                        (腾医)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