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车市
乘联会:“银十”含金量足
10月乘用车销量环比增8.6%
【发布日期:2021-11-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一改之前数月同比增速下滑态势,10月中国车市有了新变化。日前,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公布10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10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71.7万辆,尽管同比下降13.9%,但环比增长8.6%,为近年来的新高。
  “10月车市改善,是有较好的环境基础,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稳定,另外一方面是9月芯片供给逐步改善。两大利好因素,促进10月产销攀升。”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对于消费者关注的经销商库存减少、交付周期拖长,车型优惠消失等问题,多家汽车主机厂主管生产负责人表示,正在全力提升产量,“加班加点,挽回进度”。随着产量提升,今年最后两个月,中国新车供应量会有明显的“翘尾”效应,届时,新车交付周期将会大幅缩短。

【亮点1】 
汽车出口同比大幅增长

  据乘联会数据:10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18.8万辆,同比增长141%,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0%。10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8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7万辆,同比增长近10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今年1~10月,汽车企业出口159.4万辆,同比增长120%。
  解读:2021年汽车出口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外消费有所增长,而海外部分汽车主机厂在不同阶段按下了暂停键;二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力——尤其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领域,有了大幅提升。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2022年,汽车出口有望成为推动中国车市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品牌能在世界汽车市场销量一路上涨的关键。

【亮点2】 
自主品牌市占率达45.6%

  在10月国内乘用车171.7万辆的零售量中,豪华车占18万辆,同比增长1%,销量稳定。自主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增长4%,相对2019年10月增长9%。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6%,同比增8个百分点。10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7万辆,相对2019年10月下降19%。
  解读: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此长彼消”:一方面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另外一方面,与年轻化、运动化的新消费潮流成为主流不无关系。在贴近年轻消费者这一方面,自主品牌行动更为积极、迅速,吉利、长城、上汽乘用车今年销量保持快速增长,便是受益于此。而随着“汽车四化”从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过渡,加上“股比放开”进入倒计时,自主品牌和合资车企之间的博弈,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亮点3】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18.8%

  今年,新能源汽车表现可用“火爆”来形容,10月也不例外。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1-10月新能源车零售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10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18.8%,1-10月渗透率为13%,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解读: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差异明显,替代效应已经形成,进而带动口碑和销量的双增长。当然,充电时间、续航里程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消费者。进一步细分,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高达36%;而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2%,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则仅有3.4%。自主品牌市占率能够不断攀升,与其押宝新能源汽车并大获成功,有较大关系。

【后市展望】 
年底购买力高于供给力

  对于11月车市,乘联会和中汽协都持乐观态度。11月,是中国传统汽车旺季,“年底买车”,是中国消费者一直以来的习惯。
  乘联会认为,年底购买力仍在供给能力之上。10月开始的车市产销是冬季加库存的最佳时机,冬季车市旺销必须有秋季的库存储备,今年10月车企建储库存的供给能力远未达到预期,整体库存仍处于低位水平。库存持续补不上去,造成年底冲量的困难,部分需求有望转移到2022年。  
       与此同时,频繁出台的政策,也对车市带来提振作用。10月21日,商务部表示,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做好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这篇大文章。10月28日,工信部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北京、南京、唐山等11个城市纳入此次试点范围。       

       (周伟力)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