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读了赵鲜明先生出版的散文集《月下寻思》,兴味盎然,一种无穷感动,促使我写了一篇读后评论《清歌流响绕凤梁》,把作者的美文佳篇喻为“清歌”来欣赏诠释。这次,他又结集出版散文集。这部文集,较之以前那本,更是沉甸甸,立意新鲜,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逸韵高致。 作者把平时创作的诸多篇分门别类,取书名《兰水微漾》。显而易见,书中许多文章是描写家乡山水人文欣赏的作品,乃以内心的情怀去品赏美丽大自然,追寻家乡的美好景观,用华丽隽秀的语言,激荡澎湃的情感,捕捉家乡的山山水水,以忧深思远讴歌美丽而可爱的木兰溪,巍巍大蜚山,还有美丽的九鲤湖、湄洲岛…… 借景来抒情,阐发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不仅描述其外在美,而且挖掘出其内在美。如《探寻木兰溪源头》一文,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溪流的形貌,“林木参差,芳草萋萋,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洁可鉴、涟漪轻泛的水塘中,构成一派田园牧歌景象……”作家赵鲜明喜不自胜,频频驻足木兰溪,阅读木兰溪,感受木兰溪,享受木兰溪的温馨……然而,思绪万千,融景生情,文思如泉涌,美文佳句跃然纸上,“在渊雅清幽的青山绿水中探索游走,心之净,神之怡,让我顿觉欣然怒放,意爽飘欲仙!”多么真实的心理感应,多么洒脱的淡然释怀。 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安身的物质所在,也是自己血脉传承的标识性的心灵坐标,又是生命诞生所在地,成长至成熟之根源,是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温柔之乡,是人们乡愁记忆当中的精神圣地!大凡文艺作品常常是从这里诞生出来的。乡土文学,乡土人文,深深地烙印在作者心间——便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因为那里有丰厚的人文底蕴,珍藏着无尽的情感世界,有说不完的人生履历和充溢着生命构成的智慧、思想、物象、人际等等——属于他文化生态园的精神价值观,形成了让人类世代相依的柔情圣地。故乡的每一寸地,每一片天,都牵挂着作者的心扉,都成为作者笔下的乡愁,甚或有写不完的长篇小说。例如,作者以浓郁的情愫,纵情亲近木兰溪畔的名山秀水,写下《大蜚山走笔》《九鲤湖观瀑》《走进塔斗山》等佳作。描绘风景的篇章重在发现、猎奇,作者既赏景又挖掘美,“她属于那种端庄而不失妩媚之美,需要人们慢慢去品味发现。”作者看海听海颇有见地,正如作品中说,“我深深地被大海的博大、深邃所吸引,被大海的粗犷、浪漫所迷惑,被大海的神奇风采所陶醉……” 赵鲜明的散文流露出理性的表达和积极思想的阐释。他拥有激情,也有灵气、勇气,尤其是有着使不完的创作情怀,并能与生活哲理相吻合。他善于在生活的万花筒里遴选出适合自己欣赏高度的素材,讴歌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譬如《质朴澹美的荷花》,因为荷花具有天然的优秀品性,自然的高洁气节,令人爱慕不已。更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可贵精神,赢得人们对荷花的赞叹。不过作者不重复前人的评价,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荷花是恬淡的,荷花是含蓄的,荷花是淳朴的,荷花是豁达的……”精炼又很爽快地告诉读者荷花的内在美。作者以同样的笔调创作《菊花馨香传千古》等,并非描写其外表之美,更着墨阐扬菊花的内在之美,“其雅不让兰,其馨不逊梅,其超尘的高洁骨气,更是令人起敬。”诚然,菊花还有迎霜傲雪的风骨。文章鼓舞人心,催人向上。 故乡是挖不完的精神宝库,它蕴藏着极其丰盈的文化元素。作家赵鲜明以大范围的家园,大范畴的故里,描写了诸多故乡的生活情景。《莆田情结》一文,先阐述悠久而又丰富的历史人文,接着写昨天的莆田,今日的莆田,赞颂一种成熟、厚重、深刻,富有历史意蕴的美丽莆田。《荔枝树·莆田人》一文,作者深刻地描述莆田人与荔枝树的关联,地域人文之使然。也许是有了荔枝树才有莆田人,间或是有了莆田人才有荔枝树。荔枝树“不怕烈日,不怕狂风和暴雨,顶天立地,傲视云天。”荔枝的颜色夺目鲜艳,人见人爱的荔枝,常被人称为英雄的化身。难怪被大文豪郭沫若赞誉“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霞堤……”显然,作者眷恋故园的程度达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在第三集“世象百态彰冷暖”里,作者用杂文或随笔的体裁创作。杂文这一如同匕首投枪那样的笔墨文字,具有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社会功能。作品饱含思想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在立意取材方面,作者抓住时弊,引经据典,正证反证,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观点,文风朴实,思路清楚,文字简练,一针见血,仿佛有切肤之痛。例如《为官莫忘学“慎独”》《悔不当初》《诚信》《一剂良药》等,不仅鞭鞑社会假丑恶的不良现象,也有歌颂时代真善美的好人好事,正如《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最值得尊敬的人(外一章)》等,都是褒扬正能量的好文章。 文集的最后一部分还有许多文艺评论,也有夹叙夹议的描写时代名人的作品,其笔墨重点关注了“李耕画派”群体现象,似乎疏理出较为特别的艺术创作秘诀,或特点风格。作者运用现代书画艺术理论去阐释传统的国画作品,以清晰的思路,将李耕画派艺术的脉络巧妙地勾勒出来,论述得入木三分,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