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早晨。晨曦映照着县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静谧了一夜的县城,渐渐喧哗起来。小车的鸣笛声,自行车的车铃声,摩托车的喇叭声,汇成一片,令人清醒。 临近上班时间,各行各路的上班族,很快汇成一股往东向西、朝南走北的上班潮。响应低碳绿色出行的号召,我骑着老旧的凤凰自行车上路。车篮里,斜插着个小小的在职时分发的文件包,包里全是纸质材料,加上个随身携带的U盘。夹在拥挤的人流中,我格外小心翼翼。 上班,特别是在政府机关上班,我这把年纪的人为数不多。年逾古稀,胡子天天刮,白加黑的头发,略嫌矮小的身材,一件早已被岁月淘汰的中山服,一双半新不旧的黑皮鞋。陌生人很难判断我的职业。沿途,经常相遇的,偶尔邂逅的,露出笑脸,打个招呼,话题五花八门、众说纷纭。 满城都有共享单车,你干嘛不“享”?我还是习惯私家车。私家车,与我量身定制,体重,身高,腿长,车程,车速,好像都已固定下来;私家车,可以从自家门口一直骑到政府机关大门,省了打卡时间;再说,我这老牌自行车虽然老旧,但是“肌骨”还硬着呢,我可以发誓,敢和那些标着bike的“微笑”牌共享单车比寿命。 “你这么早就上班?是拼转正还是拼提拔?”这是熟人幽默的玩笑,让我舒心许多。我说“何时转正?我目前还是借用期呢!”。“转正”“提拔”还有“晋升”之类,用于在职的教师和公务员们。有次,路遇一个颇具“八股”的老同志,偏偏说我“上朝”去了。仔细想来,“上班”与“上朝”,意思还真的有别。退休后继续上班,曾有县委报道组的同志在《福建日报》替我点赞,刊登我的照片,还有篇《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短文。 有人反问:“难道你的退休工资还不够开支吗?”他们以为我上班是为了赚钱,我不差钱。要是想赚钱,我早就去厦门应聘,那里的月工资至少是老家的4倍。那是前几年,厦门市发个通告,要在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离退休教师中招聘,组成“女教师分娩请假代课团”,原因不言而喻,计生政策放宽,女教师分娩假要有人代课;再说,离退休老师不必再“岗位培训”,下课堂得心应手。面对高额工资的诱惑,我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县政府的修志工作我不能半途而废。 上班骑车,也是健身。我也有老人免费乘坐的“爱心卡”。我尽量避开上班人群,常常提前上班。从家里出发,沿途除了进城打工的人流,还有仙游一中、莆田学院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门口的人流。学生娃的现在就是我的过去,他们现在大多有家人护送,而我们小时候,上学要趟过溪流,还要翻山越岭,全是步行。看到那些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想起有一首至今流行的《上学歌》,转而突发奇想,究竟有没一首《上班歌》呢?上网查看,咦?还真的有首《上班歌》:“快,快,快,赶不上上班的那一趟车。快,快,快,追不上当下流行的颜色,我只有去追赶永远都有没完没了的考核……”。我从没听过这首歌呢?歌曲不断重复“我只有去追赶”这句歌词,不像唱歌,犹如呼喊,远不如时下流行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那样耳熟能详,但毕竟有催促“快快快”上班的紧迫感。 我也常常步行上班,大约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近期换了把VIVO5G手机,每天都在计算主人的步数。于是,步行上班,活动筋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难忘的是一次步行上班途中与暴风雨相遇的情景。 那是2021年8月17日下午。离家上班时,天色昏暗下来了。刚走到东门何村道,风越刮越大,雨越来越密,也越来越斜,手里的黑布伞差点被折断。雷声伴随着瓢泼大雨,裤管被打湿了。我将挂在肩上的文件包紧紧抱在怀里,唯恐沾湿U盘。村道,巷子,现代化的楼房,找不到避雨的屋檐。我顶着风雨前行。这暴雨还不算“暴”,少年时还有比这更“暴”的风雨,我们在山上砍柴,龟缩在大树下避雨,全身就像“落汤鸡”似的……我赶到单位,赶快关进办公室里,擦一擦湿透了的蓬乱头发,脱下湿透的裤子,用力拧一拧裤管上的雨水,继续穿上。之后,我不怕患感冒,就怕疑似新冠肺炎。 顶着风雨上班,毕竟是个例。办公楼门口,悬挂着牌子,安民告示着“上班”“开会”“出差”“请假”之类。街道干部告诉我,他们大多时间是下乡,下基层。下基层算不算上班?算。上班,不管是骑着自行车、步行还是搭车,我往往提早。走进街道办事处大门,台阶两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醒目巨幅标语,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就在提醒你,你今天为谁上班,你该怎样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