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寻根中国宪法  继往以为序章
【发布日期:2022-01-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徐捷】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意味着宪法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每一部宪法的背后,都有一篇史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系列,在2021年底推出田雷的《继往以为序章》,回应西化的“傲慢与偏见”,爬梳“八二宪法”如何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变革,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是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着作。
  田雷是国内知名的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宪制理论与历史变迁。全书辑集了田雷教授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围绕中国宪法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宪法之喻
  “如果让你给宪法打个比喻,那么你愿意把宪法比作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请详细阐述。”田雷教授在给学生的宪法课堂上,常常会将该问题作为开篇之问。面对“宪法”阐述的具象表达,有届本科生给出20余种答案,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础、地基、恒星、轮轴、灯塔、一面旗帜、万有引力、国际千克原器。该类具象所要表达的是,宪法作为国之根本的特征。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是基础的基础。如果没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宪法,那么政治活动将失去秩序,因此要求宪法规范能具备不因常规政治变化而变的稳定性。
  第二类:树、水、活水、火苗、种子、钟表、非牛顿流体。该类具象所要表达的是宪法的另一面: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又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人们常说,穷则变,变则通,宪法本身也有内生的变革机制。制宪者的留白将当下看似无解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的勇气、智慧和运气。
  第三类:字典、圆规、氧气、契约、兵权、老座钟、糖葫芦、无冕之王、短篇小说选集。该类具象看似杂乱,实则是对宪法更多维度的阐释。比如,“糖葫芦”的立体性,“圆规”的构建关联性,“短篇小说选集”的主体观与增补删减再版的功能性,等等。
  宪法时间
  宪法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要从理想变为现实,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趋完善的发展过程。回顾近代中国史,宪法呈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度的人民民主宪法,才符合中国国情和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成为历史舞台主角。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用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志。
  1935年红军经过长征来到陕北,1937年苏维埃民主共和国更名陕甘宁边区政府,1941年中华民族进入抗日斗争的艰难时期,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导边区政府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政策有序推进,维护了边区政权和社会稳定。
  1945年,抗日战争以日本投降而告终,和平建国成为时代主流呼声。《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在内战爆发前夕颁布,成为新民主主义宪法的旗帜。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主持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标志着新中国的法制时间开启。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抗美援朝胜利等,国家日趋稳定,人民团结统一,国外环境趋于平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五四宪法”。这是我国宪法史上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充分体现,也将新中国政治运行纳入法制轨道。
  此后,社会主义宪法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了曲折发展,中间还通过了“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这两部宪法的缺陷相对明显,最终被人民所废止。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随后于1982年12月4日颁布了现行的“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的颁布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里程碑。随着社会实践发展,宪法颁布实施后经历了五次修改。五次宪法的修改及时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增强了宪法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继往为序
  通读下来,全书文章共分为两类,包括田雷教授自称的“方法篇”和“实践篇”。前半部分是关于宪法理论的思考,可称为方法;后半部分则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读了宪法的作用,可归入实践。看似独立的文章都指向一个核对:作为中国的宪法学者,我们应如何研究中国宪法?
  《重新发现中国宪法:我们所追求的宪法理论》从语法语义角度出发,通过对比批评美国宪法,转向强调中国的宪法理论应立足于中国实际,回归中国宪法文本之中去研究,而不能简单的“洋为中用”。这是从方法论上对宪法研究进行深刻反思。
  同样的还有《与其改造宪法,不如改造我们的宪法观》《文化内战与宪法信仰》《写在“八二宪法”而立之年的思考》等三篇文章,通过反思中国当前宪法研究的局限与理论迷思,批判了学界的“拿来主义”,反对将西方模式作为普世价值,呼唤树立对中国自己宪法的信仰,增强文化自信。
  接下来的四篇文章是对四个特别典型、具有代表性事例的探讨:言论自由、古德诺最坏的政体、微山湖区划之争、香港基本法。从宪法的角度看四件事,田教授概括成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特别强调中国人多地广治理情况不同,必须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宪法,即中国宪法。
  《言论自由的另一种“比较”》从中国宪法文本出发,探讨提出“所谓自由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观点,进而提醒不能援引美国宪法文本去解决中国宪法问题。《最坏的整体:古德诺的隐匿命题及其解读》讨论北洋政府时期古德诺关于中国宪制改革的观点,希望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中国宪制模式的一种叙述纲要》《微山湖上静悄悄:论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五十年不变”的三种面孔:并论相关基本法的时间观》等也分别从不同维度阐述对宪法研究的思考,同样值得详细研读。
  书名《继往以为序章》以“时间”置换“空间”,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开头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作为书名,更是语义双关。一方面表达出宪制上的连续性,即从“八二宪法”到五次修改,名正言顺事成;另一方面又是方法论的感悟,激励研究人员“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本出版于“八二宪法”而立之年的书意义非凡,必将激励着宪法学者们不断地逆流而上,在政治文化中建构出有关宪制的完整历史叙事,并让我们深刻地懂得,“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