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历史眼光全面把握
《朱熹与仙游》评介
【发布日期:2022-02-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许更生】
  为什么 1160 年前后,身处异地他乡的朱熹会欣然从闽北到莆阳拜师游学呢?
  一是两宋时期兴化的经济、文教、科举均欣欣向荣,后来居上,宰辅百官层出,其在全国的地位处于历史上的“登峰造极”。当时兴化重教兴学之风非常浓烈,不但官学“雄冠一时”,而且书院兴盛繁荣;40 余个书院名震全省,乃至全国,而且学派迭出,涌现出一大批名宦鸿儒。宋孝宗时期莆田名相、诗人陈俊卿在《艾轩祠堂记》中赞扬道:“莆虽小垒,儒风特盛,自绍兴以来四五十年,士知洛学,而以行义修饬闻于乡里者,艾轩先生实作成之也。”刘克庄在《兴化军城山三先生祠堂记》中说:“初艾轩来水南,学者空郡从之,而红泉东井之学闻天下。”
  二也涉及朱熹的思想演化历程。原来,那个阶段正是朱子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从留意佛老之学,到儒学为主融汇禅学。此前,他既潜心儒经,又浸淫佛老,“驰心空妙之域二十余年”,其《读道书作六首其一》曰:“所慕在玄虚……终朝观道书。”《朱子语类》载:“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此(自注“禅学”)”。当时二十几岁的朱熹,还处于思索领悟阶段,颇为困学迷茫。其《困学恐闻》和《困学二首》诗云:“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困衡此日安无地,始觉从前枉寸阴。”“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旁人莫笑标题误,庸行庸言实未能。”清代思想家颜元称青年时期朱熹“逃禅归儒”。其实,如此评价未必恰切——这一变化叫做“融禅入儒”也许更准确些。涵盖了朱熹出入释老与消化融合佛老的时期。他正式拜李侗为师后,又系统精读了儒家经典,完成了《论语集解》《孟子集解》等,既受孔孟学说和二程理学的熏陶,又有一个浸透佛老的灵魂。
  隋唐之际,佛教中国化空前严重,中国大有成为佛教国家的趋势(像如今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遭到严重挑战,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大都出入佛、道,而在这历史节点期,福建诞生了一位文化巨人——朱熹。正是他使中国思想文化保持在了以儒家为主体的历史主流地位!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