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拥有拿破仑血统的欧洲强国,在一战中可称为欧陆最强军队,而二战中面对德军的表现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那个三色旗高高飘扬的法国,那个眼神中自带傲娇的法国,在1940年5月10日到6月25日的45天内彻底沦陷。正是这次法国沦陷直接决定了世界战争的走向。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品牌图书引进的《法兰西的陷落:1940纳粹入侵》为我们重现了1940年法国沦陷的全过程。作者朱利安·杰克逊是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科学院和皇家历史学会院士,法国史研究专家,凭借本书,他获得2004年沃尔夫森奖。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四个章节,从战争的军事计划分析、同盟关系、战败的政治分析、人民的士气等四个不同角度展开叙述;第二部分有两个章节,重点探讨两个方面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并从中找寻原因,既基于事实,又基于哲学假设;第三部分是地图,让“历史”更直观。 20世纪20年代,法国飞速发展,向全世界展现了第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战后,法国意识到了农业、工业的破坏与损失以及对外贸易的恶化,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让法国的军事数量跃居欧洲第一:装备先进,机械化水平高,机动能力强。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接着又发动西线攻势,入侵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月10日,德军发动“闪电战”,六天后攻占荷兰;5月13日,德军成功渡过默兹河,直逼英吉利海峡;5月28日,比利时投降。 5月26日至6月4日,大批英军成功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港撤退,德军畅行无阻地直接挥师南下,直逼法国腹地,随后,德军突破了法军在埃纳河和索姆河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6月14日,德军进驻巴黎;6月22日,法国政府与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是德国的装甲部队过于犀利,以至于法军没有招架之力;还是德军战术过于高超,以至于法军根本就没能准备好,直接被德军俘虏?是德军打败了法军,还是队友英军的撤退导致法军的溃败,甚至是法国人自己打败了法国? 为何说法国沦陷“戏剧性”?作者是这样作答的:法国的军事实力确实在德国之上,从人员规模、武器装备数量、硬件技术水平等数据来看,甚至法国可以在抵抗侵略之后反吞德国。然而,作者把目光看向军事背后的法国经济紊乱、政府内阁争吵、高级将领阶层固化等等更深层次的原因。 从军事上回顾,1939年9月法军的战争动员侧重于加固“主要防线”,但入冬后士气明显低落。法军最高统帅莫里斯·甘末林的战略上也出现失误,片面认为一旦德军攻击防守力量最弱的战线东部阿登地区,他还有几天时间增援。但事实上,5月10日德军进攻时并未给法军这样的机会。 5月19日,甘末林被总理罢免,随之被马克西姆·魏刚取代。临阵换将没有扭转时局,战争形势已经非常不利,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主力部队被包了饺子,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军队留下了全部重型装备。最终,德法之战以法军7万人死亡、185万人被俘结束。 细细想来,法国迅速沦陷是有原因的。一战后,法国民众对和平生活盲目向往,全国上下很难再理解战争必要性,前线打仗的士兵对战争的警惕性不足,战斗力下降。而统治者则盲目享受短暂和平带来的繁荣,国防观念淡薄,忽视了军事建设和国防教育。 经济方面,1929年法国同样受到经济危机重创,导致其经济积累与支撑不足。军事方面,法国军事仍以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结合,过于依赖“马奇诺防线”,保守的思想暗孕失败。此外,法国国内法西斯组织迅速发展,国外盟国外交也不给力,整体出现内忧外患并存局面。 为何说法国沦陷“决定了世界战争的走向”?法国的猝败极大增长了德国纳粹侵略扩张的气焰,增强了意大利追随纳粹德国的决心,推进了日本加速展开“南进”计划的步伐,从整体上看无疑加快了二战进程,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跳出局部战役、离开纯粹的军事层面来看战争,也许我们会发现研究战争的“魔力”在于大历史的分析,而不是纯粹的数据对比、兵书战法。《法兰西的陷落》更为可贵的一点是,站在法国的角度,从不同的视角“解剖”一场战役,更给了我们读史的新视角,值得多读多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