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黄凤珍)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坚守疫情防控最前沿,用自己的担当,守护着家园的安全……
目前,这支特殊的队伍由9人扩充到1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40岁,主要负责集体采集、入户采集工作。 1967年出生的张志萍,是小分队中年龄最大的,再过几个月就要退休了。她是门诊部的一名导诊,获悉各社区需要核酸采集员后,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她说:“疫情当前,我没有理由退缩。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抗‘疫’尽一份微薄之力!” 鲤城街道有不少小区都是楼梯房,入户采集时,核酸采集员只能穿着防护服不停地上楼、下楼,每天协助社区完成近百户的核酸检测。3月20日,气温偏高,来回奔波的她们,全身上下早已是汗涔涔的。当天,50岁的门诊部副护士长林爱香,疲劳加上穿着闷不透气的防护服,体力早已透支。结束一天的采集任务后,本来就有头痛的毛病,又犯头痛了。当时,她连吐几次。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采集任务,休息调整后,林爱香又投入到战“疫”队伍中。她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是职责所在。” 连日来,气温聚降,春雨霏霏,这无疑给入户采集增加了难度。40岁的陈碧华是第九小分队队长,天气不给力,但是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辗转于大街小巷,连续战“疫”。回想起队员们努力的样子,陈碧华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她说:“采集任务的确繁重,队员的身体难免出现一些小状况,但大家都能及时调整好状态,投入下一轮的核酸采集中,这种担当,真的令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