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过,我出生满月后就移民去邵武拿口镇庄上村,是大姑抱着我去车站坐车。 移民三年后,因母亲水土不服,父亲又折腾全家回迁莆田老家生活。 当时年龄太小,我对三年移民生活的记忆模模糊糊,但对移民居住的集体房子却记忆犹新。集体房子面积不大又低又矮,后面有半间隔层,有固定木梯上去二楼,算是二层集体房。集体房子左右二排整齐排列,每一排住了几户人家,每一排共有十幢房子。 移民有老家本村人,也有其他村里的人,大家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生活虽然清贫,但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比在老家的生活要好了许多。 前几年,我们兄弟俩带着怀旧的心情,开着车前往过去移民的地方重游一次,拿口镇庄上村变化非常大,村庄道路两旁民房林立,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有做小吃的、有做干货买卖的、有做手工艺的,各种各样的物品琳琅满目,大部分是地道本地特产。 移民集体房子有一部分保持原来的样子,周边杂草丛生,一看就是没有人去管理。庆幸!我家原有住的老房子还在,还是保持着原有现状,只是大门关着,用木条加固,估计荒废有几十年了吧。 三哥移民的时候已经9岁,12岁又回迁老家,对移民时住的房子,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一排住的是咱村某人,每一个单元住户记得十分清楚。 埕头杂草太高太乱,站在路边注视着老房子,心中感慨万千,三年的移民生涯,有快乐、有痛苦、有挣扎、有寄望,最终因为妈妈水土不服而回迁老家。 我们继续往村里走,三哥遇到人就问,某某人现在家在哪里?还真问到了小时的玩伴,叙叙旧情,倍感亲切。三哥记性好,一起玩过的小伙伴,一起去砍柴的小朋友,不但没有忘记,还能讲出小时候在一起的种种情景,这个老乡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午时分,我们道别老乡,继续开车前往拿口镇。在我们要去重访移民点时,五哥与当时拿口镇镇长联系过。镇长带着我们去看庄上大桥,并介绍了拿口镇的情况。三哥说过去大桥未建,从拿口庄上来往要坐渡船过江,二哥写的诗歌《拿口庄上对面溪,渡船渡东又渡西》就是在移民时坐渡船,有了灵感写出来的,并且所有移民的人都会朗朗上口,如果二哥在世的话,他有可能就是一个作家、一个诗人。 回程途中,车窗外风光无限大饱眼福。我们有说有笑,没有休息也不觉辛苦,一路畅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