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心品茗读雅书,方为至上境界。”我坚定地认为:有益于身心的休闲方式莫过于阅读有益之书。 只要你从作者出发,人同此心,你就会觉得精品书籍恰如友人光临舍下,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读者和作者之间要达成默契的,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欣赏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优秀的作家会以优秀作品的问世引导出优秀的读者。作家们用人世间真善美的东西去塑造人们的灵魂,提高读者们的审美情趣并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扩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提升读者的精神品位。优秀的读者又会以自己高雅的审美需求呼吁出高层次的作家。只要用自己的心灵蘸着作者的笔触,亲近古贤近哲、作家诗人与之对话,在读书的过程中衔古含今,涵孕天地,入情入境之时,季节的芳影、人生的感悟纷至沓来,真是进入又一个世界了!尽管身边的繁杂世界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着,你却可以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因为这是一个充实丰盈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爱读书人而言,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就不必在乎读书的环境了。正如曾国藩所言:“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而对于不爱读书者而言,总有一万个借口抱怨发牢骚没有读书的环境,没有借口也总要随便找个借口来搪塞自己,其实是他们没有读书的心境。 至于读书的心境,则往往与读者的年龄、阅历、志趣等有很大的关联了。清代朱焘在其《北窗呓语》中所感慨道:“少年读经,其功专也;中年读史,其识广也;晚年读释典,其神静也。”还有清代的文学家张潮在其着作小品文集《幽梦影》中对不同阅历的人读书的心境所描述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夜雨涨河池时不妨品读张小娴的都市生活散文;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有时候阅读也是受难者的自我救济,如果把受难者的阅读权利也剥夺掉,那些人岂不是会因为失去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自由而陷入彻底的绝望?当通往精神世界敞亮空间的道路被堵塞时,对爱书的人来说是致命的伤害。 读书是一种情怀,如临和风,如闻薰草。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好书不仅让我们长见识、解疑难、懂得义理,还能让我们终身受教益!在爱书人看来,与好书亲善相处,年轻时可以从书中汲取情趣与教诲;待到鬓发染霜的年龄,那些好书、有益之书则带给我们以亲抚与无尽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