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九年虎门在销烟,林则徐刹了洋人的气焰。他还在澳门的天后宫前,一连八次销毁鸦片……”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这首充满莆田本地特色的原创禁毒歌曲《牵挂》正式亮相。莆田市禁毒委员会希望以艺术的形式倡导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能够参与创作这首歌是幸运的”,谈起这首歌的创作历程,知名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林双华直言“痛并快乐着”。痛,就是艰难构思、寝食难安,整首歌曲从构思、成型到定稿,历时近2个月,经过了数次的修改。 作为一名莆田本土的知名词作家,林双华作词的《海丝朋友圈》《古田之恋》等歌曲曾多次荣获全国性征歌大赛第一名。接到创作任务后,他立即着手收集资料。“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与妈祖林默同属莆田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精神深刻影响着林则徐的禁烟之举。在歌词的前两段,他就嵌入销烟、天后宫(妈祖文化传播载体)、禁毒、大爱、平安等元素,巧妙把林则徐禁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融为一体,从而强化了莆田“妈祖爱、禁毒情”的品牌宣传。 这么一首思想性较强的歌曲,如何提高它的艺术含量和艺术水准,林双华费了不少心思。每一段歌词,他都提到“销烟”“禁毒”的元素,以强化禁毒的主题,但同时也防止“毒味”太浓,削弱了艺术效果。因此,在整首歌中,他努力做到用文艺性语言,表达思想性的内涵,在遣词造句上尽量选择一些老百姓能够接受、易于理解的通俗化语言。于是,他在歌中写道:“和平年代筑牢禁毒防线,警察叔叔日夜行走刀尖。他们心存大爱浴血奋战,只为守护平安家园”“禁绝毒品,护航生命,圆一个梦在这美好人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让岁月绽放最美的笑脸”。通过简明朴实的表述,把新时代缉毒警察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和平年代的“禁烟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表达对全社会尤其青少年朋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殷切期望。 在创作歌词期间,恰逢仙游新冠疫情暴发, 林双华被莆田市委抽调下派仙游县菜溪乡,担任市派工作组组长指导菜溪疫情防控工作。为确保禁毒歌曲创作如期进行,他在临出发前,紧急和作曲家联系,要求着手作曲,并委托北京方面制作伴奏带,由知名歌手录音。在仙游抗击疫情期间,他通过微信等方式与莆田市禁毒委员会成员密切联系,对作品达成共识。同时,保持与后期制作团队的沟通交流,以期保证“作品即精品”。 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宁德畲族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卢荣昱说,当看到这首歌的词时,他觉得很震撼,也深受感动,“这样一首思想性很强的歌,居然能写得如此亲民”,他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立即答应为歌曲作曲。国内一线音乐制作人、知名编曲陆泰名也是当即答应为歌曲编曲。曾在全军、公安部音乐比赛中屡获嘉奖的着名歌手张磊,爽快答应了演唱禁毒之歌的邀请。几经精心准备,他顺利完成了录制任务,并连呼“感觉良好”! 作为一首宣传莆田禁毒工作的歌曲,《牵挂》的最大亮点就是把禁毒工作与妈祖这一世遗文化完美结合,借世遗名片打造新时代莆田禁毒名片。林双华说,这首歌曲既着眼全国,又立足莆田。歌曲通过讲好禁毒故事,以生动的事实讲道理,劝导青少年朋友唯有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才能“绽放最美的笑脸”,让所有的牵挂不再牵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