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我的处女作
【发布日期:2022-06-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祖灏】
  夏初周末,晚风清爽。我在整理一些陈年资料袋档案,其中一本作品发表的剪贴,引起好奇心驱使我温故而知新。发现有首当年习作儿诗,刊发在福建《红小兵》(1975年5月号)首页头条。跨越时空的隧道回到47年之前,引发起我对那青春往事的回忆。
  那是1975年春天,全国正掀起一场学理论的高潮。当时,我才18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学生,课外兴趣读书写诗,时而向《红小兵》杂志投稿。由于当时信息条件所限,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邮箱,写作投稿都是写在稿纸上,用信封装好寄给杂志社。这首拙作《全国人民学理论》,我是以儿诗方式提前一个月写的,几易其稿最后斗胆投入邮筒。因为《红小兵》系月刊,投稿量较多采用率很低,刊在头版头条难度可想而知。稿件发出以后,我几乎把此事淡忘了。
  5月中旬的一天,校门口收发室小黑板,通知有我的印刷品自取,系福建人民出版社寄来的。我急忙打开大信封一看,内装五本新出版《红小兵》,此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对我而言意义不凡,这是我发表在省级少儿刊物的第一篇处女作。此后,在编辑老师指导之下,我又发表了两首诗歌:1976年6月号《红小兵,庆”六一”》、1976年9月号《毛主席遗志永继承》。后者是四言诗,我借鉴了古诗,诗歌言简意赅,得到编辑的表扬。
  正因如此,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化遗存,《红小兵》杂志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仍受爱好者关注。遗憾的是,历经近半个世纪,几易搬家清理旧物,不慎将旧杂志处理,还好保存当年的习作剪贴,偶而翻开看看不失雅兴,使人还老返童为之自豪。当年福建的《红小兵》,早已更名为《小火炬》,半个世纪以来薪火相传,成为少儿们的良师益友,小学生小作家的摇篮。
  在我的色彩斑驳记忆中,福建版《红小兵》印刷精美,封面有榕树、寿山石、古田会议这些地域特色元素,不仅有唐国光、林之本本土名家的插图,而且莆籍美术编辑翁开恩的佳作,很受小读者的喜爱好评。我特别感谢当年的编辑毛老师,一篇处女作儿诗的发表,使一株文学的幼苗,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历经生活艰辛磨炼,在百花园茁壮成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