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周末,晚风清爽。我在整理一些陈年资料袋档案,其中一本作品发表的剪贴,引起好奇心驱使我温故而知新。发现有首当年习作儿诗,刊发在福建《红小兵》(1975年5月号)首页头条。跨越时空的隧道回到47年之前,引发起我对那青春往事的回忆。 那是1975年春天,全国正掀起一场学理论的高潮。当时,我才18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学生,课外兴趣读书写诗,时而向《红小兵》杂志投稿。由于当时信息条件所限,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邮箱,写作投稿都是写在稿纸上,用信封装好寄给杂志社。这首拙作《全国人民学理论》,我是以儿诗方式提前一个月写的,几易其稿最后斗胆投入邮筒。因为《红小兵》系月刊,投稿量较多采用率很低,刊在头版头条难度可想而知。稿件发出以后,我几乎把此事淡忘了。 5月中旬的一天,校门口收发室小黑板,通知有我的印刷品自取,系福建人民出版社寄来的。我急忙打开大信封一看,内装五本新出版《红小兵》,此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对我而言意义不凡,这是我发表在省级少儿刊物的第一篇处女作。此后,在编辑老师指导之下,我又发表了两首诗歌:1976年6月号《红小兵,庆”六一”》、1976年9月号《毛主席遗志永继承》。后者是四言诗,我借鉴了古诗,诗歌言简意赅,得到编辑的表扬。 正因如此,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化遗存,《红小兵》杂志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仍受爱好者关注。遗憾的是,历经近半个世纪,几易搬家清理旧物,不慎将旧杂志处理,还好保存当年的习作剪贴,偶而翻开看看不失雅兴,使人还老返童为之自豪。当年福建的《红小兵》,早已更名为《小火炬》,半个世纪以来薪火相传,成为少儿们的良师益友,小学生小作家的摇篮。 在我的色彩斑驳记忆中,福建版《红小兵》印刷精美,封面有榕树、寿山石、古田会议这些地域特色元素,不仅有唐国光、林之本本土名家的插图,而且莆籍美术编辑翁开恩的佳作,很受小读者的喜爱好评。我特别感谢当年的编辑毛老师,一篇处女作儿诗的发表,使一株文学的幼苗,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历经生活艰辛磨炼,在百花园茁壮成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