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在《朝代歌》中,三国的历史似乎异常短暂,前后仅有短短的七十六年,但是它却是中国历史上让人记忆深刻,余味无穷的精彩瞬间,如同流星过夜,炫目非凡。 还记得,认识这段历史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刀光剑影、鲜活面容,是黄尘古道、烽火边城;听到的是远去的鼓角铮鸣,是群儒舌辩;感受到的是人间的英雄气息。再后来,才会去翻阅《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渐渐地开始熟悉起这些人物、事件。 偶然间在书店看到锋云的《聊出来的三国》系列书籍,翻看间也能拾得许多趣味。《曹魏豪雨》全景式地展现了曹操从能臣向英雄、向奸雄的转变,以及曹魏的兴衰;《蜀汉兵革》展现的是刘备从幽州到徐州、荆州、益州的曲折创业及之后的守业、失利和无奈的败业。 而本次要分享的《孙吴江月》则展现了在孙氏父子带领下,江东英豪们割据一方、孙权的建国称帝、孙吴变乱更迭和走向灭亡。全书依然紧紧抓住“聊天”这一载体,整理出那些名场景:张纮对话孙策的荆扬策、鲁肃对话孙权的榻上策、诸葛亮对话孙权的孙刘联盟……无一不令人收获匪浅。 《三国演义》中,孙坚长相是“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一看就是相貌堂堂,人称“江东猛虎”。东汉末年,天下起兵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之后董卓兵败,作为二袁军团主力战将之一的孙坚率部进城安抚百姓,重建房屋。 在孙坚巡检其间,猛然发现宫中一口深井泛起霞光,于是命人下井打捞,发现一个红色的小盒子。打开盒子,才发现乃传国玉玺。谋士程普即刻谏言:倘若主公得到这玉玺,日后一定可以成为人中之龙。于是孙坚匿了玉玺,并带回东吴,另做打算。 公元191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后来黄祖连夜出城调集兵士,再战孙坚,仍然不敌,最终败逃到岘山之中。孙坚在追击过程中,被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的暗箭射中身亡。 孙坚战死后,其原来的部队被袁术收编。年方17岁的孙策安葬了亡父,守孝三年后,下寿春准备讨回父亲的旧部,惨遭拒绝。孙策只好带人在丹阳招募兵马,再次投奔袁术,最终才得回了父亲旧部的一千余人。这也成为孙吴开创者孙策最早的“团队”。 寄人篱下的滋味总不好受,为了摆脱给袁术当“枪手”的命运,孙策在部下的建议下计划“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于是他召集了一批谋士,先是张昭、周瑜,后是吕范、太史慈,算是建起了完整的工作班底。 孙策还将称帝的机会让给了袁术,引得曹操、刘璋讨伐袁术。另一边,他则凭借一腔孤勇和智力不俗的班底,扫平占据江东。然而,孙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刚愎自用,轻率而少防备,江东许多被他收灭的地区多有人不服,最终被刺客重伤不治而亡。 此时的孙权19岁,他在“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托孤下接过权棒,开始了孙吴王室的创业和守业之路。孙氏家族同样有“畅聊天下展抱负”的传统,只是孙权与部将的“聊天”不同于曹操的集体议事,更多的是采用公开场合之外的“私聊”。 孙权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他很宽容放权给部下,也很严肃管教部下。作者在书中写道:“表面看,孙权乃至整个江东政权是十分柔弱的;而内里,孙权和他的团队却是无比刚强的。”创业期,他对外称曹操“明公所居”,对内收是“镇扶山越,讨不从命”,表面虚与委蛇,实则招贤纳才。 孙权看人眼光毒辣,培养人、用人能力高明,周瑜、陆逊、鲁肃、吕蒙均齐聚麾下,等到有实力了便与曹魏实打实较量,还逼得刘备退无可退。但是,后期的他偏执多疑,导致了孙吴王室的衰微直到被取代。虽然孙权长寿达71岁,熬走了周瑜等同伴、曹操司马懿等对手,但终大业未果。 这部另类的三国史,从“聊天”这个别样的角度展开,有时间线,有聊天的宏大场面,有细致的心理分析,点点滴滴中剖析可见汉末三国历史的风云。读罢,心中对三国里的人物又有了新知新解,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角度和感悟也有不同,这大概也是多元化读史明智的新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