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此间少
【发布日期:2022-07-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周扬剑】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两千多年后,司马迁写在《报任安书》中的这些话依然洪钟大吕般回荡在神州大地,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华夏子孙。
  我想这份精神光谱中还应加入这么一句,“史迁辱,《史记》撰”,司马迁以其含垢忍辱成就名山事业的精神成为后人的精神图腾。
  太史公编写《史记》的经过在《报任安书》里已交待得很清楚,无需赘述。感谢司马迁,时隔两千多年,当我翻阅那五十多万字的《史记》和《报任安书》这一太史公精神告白时,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对人因何而活、应如何活等“终极性”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能为未竟事业忍辱负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这是我读《报任安书》时的第一体会。
  司马迁因为战败的李陵辩解触犯了“龙鳞”,被汉武帝处于“腐刑”的惩罚。而“腐刑”在司马迁看来是比死刑更严重的羞辱,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戕害。可尽管如此,因其修史的名山事业未竟,他不得不含羞忍辱地存活于世间。
  在我看来,司马迁的这种隐忍是对自己正在从事事业价值的自信和责任担当。这种精神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启示意义。
  从大的层面讲,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我们还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此我们就必须理性地处理国际纠纷和国内事务,不被舆论所裹挟,为自己的发展争取宝贵的时间窗。
  从个人层面讲,尤其是对于正处容易冲动的青少年阶段,司马迁这种为未竟事业而隐忍的精神对我们能起到“冰镇稳压”的提醒。我们正处在人生刚起步阶段,不管是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有重要的事等着我们去做。
  但要提醒自己的是:人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管处于再困难的逆境,都要不失气节,注意自己的心灵不受到毒害。
  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典故,即勾践“卧薪尝胆”。可从勾践复国后“兔死狗烹”的行径看,长就一幅“长颈鸟喙”的勾践就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心理产生扭曲,心灵变得有毒。
  身处逆境不沉沦,在实现事业的过程中,始终葆有一份清洁精神。
  是的,哪怕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此间少年。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