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空闲时,我常常翻开一本书,让心灵在文字中沐浴。 上初中那会儿,我就喜欢买课外书。课外书对于直接提高学习成绩不是显着,但它给予我的非物质内容,获益匪浅。那时课外书对我有着极强的诱惑力,像《课堂内外》《初中生学习指导》等杂志都是我的最爱。这些教材辅助相关的课外书籍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以及解题思路,还有写作文的训练等都让在学习困难时期的我找到突破口。 初三那年学习格外紧张,但课余时间里,我还是喜欢读读非学科类的课外书。有些知识性的介绍让我的眼界大开,比如《辽宁青年》《飞碟探索》等和学习有点搭不上边界的杂志。父母见我弄这些杂七杂八的书刊回来,满心不大愿意,怕我看多了影响学习。观察我一段时间后,见我的学习成绩没有下降,反而有小步的提高,他们便不再过问。 父母的宽泛让我更游刃有余,在书海中徜徉,越来越觉得有趣味。多读书,能改变自己,我的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证明。后来,我也把这样的经验说给女儿听,讲给我的学生们听,他们也或多或少在其中受益。曾经,毕业的学生在微信里说:老师,您让我们多读书真有效果,高中课本里的知识在之前的阅读中理会,学起来也轻松许多。如此,能给孩子们带来学习上的欢乐,我想教人以读是多么欣慰啊。 上高中时,流行武打小说的潮流。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最受欢迎。上课时,老师在上边讲,领桌的同学在桌子底下偷偷地看。空闲时,他给周围的同学讲一番小说里的武打场面,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比上课都要专注。那会,租书的生意十分火爆,大多是武打言情等类书籍,与知识性趣味性的书籍相比,格外能吸引学生。每个班级看这样书的人不少,学校发现这种现象后及时开会制止,那些喜欢看的同学只好在假期里回家偷着看,着迷一般。成绩肯定受到影响,可谁的青春里能不办件糊涂事呢?租书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今电子产品的兴盛让文字脱离肉身。手机、电脑、平板,这些科技设备知识的储存量比书籍大得多,点击一个网页,输入一段文字,你所需要的内容词条几千几万的呈现。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饱含墨香的纸版书籍永远是我心灵匹配的家园,它所赋予人们精神的感知,不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近几年来,我阅读的书籍也不少,如《老人与海》《挪威的森林》《文化苦旅》《生死疲劳》等文学名作,让我的内心充满力量。书籍永远是一盏明灯,它把生活中的困惑和烦躁消弥于字里行间,从文学里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期盼。 人生行路,离不开书籍的陪伴。开卷总有益,与书相遇的日子,和风煦暖。一书在手,不管年纪有多大,心始终澄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