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一个词作家的爱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2-08-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刘建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首耳熟能详的电影插曲,是我童年起哼唱至今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上个世纪50年代,我跟着父亲在县城小学就读,有机会进电影院看电影。舞台上高挂着白布黑框的屏幕,放映着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剧《祖国的花朵》。从此之后,该影片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便在全国各地唱响。该曲子歌词朴实无华,没有刻意点缀,朗朗上口,反映着那个时代重大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当年的教育环境。“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怎么个“欢乐”法呢?“红领巾迎着太阳,荡起双桨”,歌词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整部影片主题,用现今学校德育工作用语,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或者第二课堂,教育感化“后进生”?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都是点缀“祖国的花朵”,一朵也不能萎蔫。打那以后,“祖国的花朵”便成下一代少年儿童的代名词。
  还有首优美壮阔、久传不断的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歌响自那战火纷飞、山头被敌人炸弹削平2米的上甘岭坑道里,战士们在饥渴交加的情况下,念念不忘《我的祖国》:“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如今,在幸福安宁环境里,我们依然要居安思危,“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创作以上这两首歌的词作者,便是着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老师。试想,一个没有与“祖国的花朵”产生共鸣的作者,一个没有身临其境枪林弹雨的作者,怎能挥毫写出脍炙人口、流传后世的歌词?我不认识乔老,我是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向经典致敬”节目中见到他。他,一副饱经风霜的脸,一对透明的镜片后慈祥的眼睛,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祖国万般的爱。
  从童年到老年,我是哼着乔老的歌长大的。我经常在歌曲选集中见到他的词作。我兴趣音乐,也喜欢写些歌词,谱写些歌曲。我很想拜乔老为师,但只能从他创作的歌词和谱写歌曲基本常识的书里得到指教。
  乔老创作了上千首词作,歌唱祖国是他的主旋律,热爱祖国是他不变的情怀。
  20世纪50年代,乔老创作《我的祖国》《祖国颂》;60年创作《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80年代、90年代之后创作《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等,其中《我的祖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还被“嫦娥1号”卫星带入月球轨道,在浩瀚的太空中唱响。
  回味乔老创作的众多歌词,除了具备高度概括生活、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结构严谨、好唱易记外,乔老又是如何在歌词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一是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例如歌词《祖国颂》里,“你是无边原野醉人的花香/你是月亮树下动人的歌唱/你是美丽的家园祥和的目光/你是漫步斜阳平安的广场/……”又如《思念》歌词:“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让演唱者更具亲切感,让听众加深对祖国的热爱。《牡丹之歌》歌词也是采用第二人称写法。
  二是采用比喻写法。比喻本来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乔老在歌词创作中,同样采用比喻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歌词《爱我中华》,乔老将56个民族比作“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在歌词《夕阳红》里,将夕阳比作“是晚开的花,是陈年的酒。”通过比喻,让歌曲中心主题更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在经典歌剧《刘三姐》里,唱腔大多采用比喻手法,反映了民生百姓嫉恶如仇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例如唱词:“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
  三是通过景物描写,歌颂祖国锦绣河山。在《祖国晨曲》里,乔老这样描写:晨钟报告消息,太阳即将升起,草叶闪着露珠,万物萌发生机。乔老通过早晨的景物描绘,突出了祖国如早晨一样美丽。歌词《牡丹之歌》里,乔老在采用第二人称写法的同时,又用简洁的语言歌颂牡丹的品格: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总之,乔老歌词的创作技巧,无异于通常的文学创作,只是歌词则更加简洁而富有乐感。乔羽曾说过:“艺术家应该是有两个翅膀的大鹏鸟,一个翅膀是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个翅膀是光辉灿烂的作品。”乔老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人民的点点滴滴。他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祖国的命运与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诚然,为乔老谱曲的均为着名作曲家,例如刘炽、谷建芬、雷振邦等,好马配好鞍,一首好的歌词配上好的旋律,世代传唱。遗憾的是2022年6月20日,乔老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安息吧!乔老。你虽然离开了我们,可是你留下的艺术财富却久久地保存在我们心间。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