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让非法捕捞者完成“生态救赎”
三万尾鱼苗安家湄洲湾
【发布日期:2022-10-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双辉】
核心导读:近年来,城厢区检察院依托检察官生态驿站,打破了以往办理非法捕捞案件“破坏者服刑,海域生态受损”的尴尬局面,创新实践了“打击非法捕捞+海域生态修复”的新模式,这是立足司法办案职能,修复保护海域生态环境的有益探索。
让非法捕捞者成为海域守护人
2022年5月,赵某与何某在村里散步时,看到入海口的海沟里有很多鱼,就商量一起过去捕鱼。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采用撒网电鱼的方式捕鱼,捕鱼时被日常巡逻的灵川派出所民警当场抓获,并扣押捕鱼工具和渔获物。
“我以为电几条鱼吃吃没什么关系,也不懂什么是非法捕捞,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为了贯彻良法善治理念,承办检察官耐心地对涉案人员进行了释法说理和批评教育。赵某与何某对自己非法捕鱼的行为非常后悔,同时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自愿认罪认罚,并自愿出资购买鱼苗放生,修复海域生态环境。

近日,在该案案发地点附近的海面,一场增殖放流活动正在进行。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投放鱼苗3万余尾,所有购买鱼苗的费用均由本案当事人承担。检察机关通过这样的方式,督促涉案人员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并全程参与海洋生态修复,真正做到在海洋生态资源领域的检察办案中达到“警示+教育”的办案质效。一尾尾鱼儿欢快地跃入海中,这是“检察蓝”献给碧水清波的礼物。
让检察公正与温度看得见
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检察机关办案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城厢区检察院来到灵川镇东进村检察官驿站就本起非法捕捞案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了人民监督员、镇干部、村干部担任听证员,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及当地近五十名村民参加。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向参会人员就该案的诉讼经过、案件事实、证据认定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拟对赵某、何某二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和理由,表示犯罪嫌疑人已购买鱼苗增殖放流,修复生态。听证人员一致表示:“保护生态环境,法律利剑必须高悬,但也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赞同和支持检察机关拟作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处理。”
“十分感谢检察院给予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当事人表示。听证会充分体现了“少捕慎诉”的执法理念,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社会和谐,保障了司法活动的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度。
让法治理念走入千家万户
“什么是非法捕捞?非法捕捞有什么危害?”案件办理虽暂告一段落,但承办检察官发现,当地民众对于非法捕捞的有关法律法规仍知之甚少。“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度发生?”这成了摆在检察官面前的又一问题。

为了让法治理念切实深入人心,检察官依托当地检察官驿站,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犯罪的基础上,进行了法治宣讲和警示教育。检察官以案释法,用朴素易懂的语言向村民阐述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构成和相关司法解释,并发放宣传彩页,向村民宣传禁渔期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案件虽小,但小案精办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感同身受,切实达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让法治观念真正走进乡村,流入千家万户人民的心田。
行走在守护绿水青山之路上,城检人步履不停。今后,城厢区检察院将继续依托检察官生态驿站,用实际行动共同守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为美丽城厢建设贡献检察力量,在实干和奋斗中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迎战用电高峰 筑牢清凉防线
我市全力以赴防御台风“丹娜丝”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