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灵宫是仙游县西苑乡东湖村唯一所存之古代神庙。据传,宫为该村富商黄天赦在1600年左右花巨资所建。
昭灵宫建在村东山坡上,背北面南,周围开阔。昭灵宫为单殿单檐九脊歇山屋顶,建在一与建筑等宽深的石头基座上,宫前铺一宽11.6米,深2.55米,落差1米石台,铺三层石阶,往下落差1米再铺一半月形石埕。建筑通面阔五间9.64米,通进深三间8.48米。四周用檐柱16根,设内柱8根,接近正方形平面,屋内顶梁最高处4.8米。檐下东西南留出宽1.2米的通道作回廊,通廊设美人靠,美人靠上履挡雨板。
屋顶结构为九脊单檐歇山顶,山花出檐较深。屋顶正脊和四条垂脊皆作飞檐翘角,四条戗脊为上抛物线式,末端亦作飞檐翘角状,从东西侧面观昭灵宫,每面各有五只飞檐分为三层高翘,立体感十足,十分壮观。从正面观看,则有六只飞檐高翘,显得庄重大气。
与传统莆仙建筑使用的红瓦不同,昭灵宫屋顶覆盖青瓦,明显受到永泰地区传统建筑的影响。正脊飞檐翘角的塑造略显厚重,垂脊飞檐垫墙更有福州地区马头墙的影子,装饰并兼有防火墙功能。垂脊较短不突出,但戗脊连带四条飞檐则十分夸张高高翘起,显得十分轻盈活泼,既扩大了采光面,又有利于雨水向四坡正面排水,同时也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营造出壮观的气势。观者初次见到昭灵宫,会感觉昭灵宫的屋顶正面很像一只大鸟展翅欲飞。
戗脊比垂脊长,成了主脊,在营造屋顶整体气势上起到主要作用。戗脊飞檐下饰以折角木悬鱼,悬鱼垂直于地面,用以平衡抑止飞檐翘突向上的势头,巩固檐尖保护搏风板相交处,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这也是莆仙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这种悬鱼一般是九十度折角,图案以向下的双层卷云纹较为常见,常有镂空雕刻,末端雕刻成鱼尾状。这种饰物涵义已经淡化,今人大都不知莆仙传统建筑亦有悬鱼。莆仙传统建筑上的悬鱼一般比较简单粗糙,甚至很少上色,有时候连个鱼尾都没有,直接弄个尖端就算是鱼尾了。
实际上汉族传统建筑上的悬鱼,一般位于正脊两端的搏风板下。永泰一些传统建筑上亦有悬鱼,但是福建最多见的是在宁德地区,几乎每座传统建筑上都有。悬鱼最初为鱼形,并从正顶悬垂,故名悬鱼。古民居多为木结构怕火,而鱼为水中物,象征水,可克火。同时,鱼还有年年有余之意;鱼多子,又体现了人们祈福多子多孙之意。悬鱼雕饰精巧小而奢华内涵丰富,颇受人们的欢迎,常常是传统建筑的点睛之作。
而昭灵宫的正脊悬鱼造型为组合体,其图案从上到下为:孔方钱、太极、菊花圆环、花篮、卷云如意等。颜色为黄、兰、红三色调,以蓝色调为主,显得深沉神秘。因为歇山顶正脊两端出檐深,悬鱼离山墙有些距离,山墙成了悬鱼的幕布,随着一天中光影的移动变化,勾勒出一幅似乎移动的游鱼画面,惟妙惟肖,十分生动。在不同的檐下饰以不同的悬鱼,很明显是融合了福建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杂糅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昭灵宫戗脊上的四只檐角高翘,舒展而肆意,但是屋顶出檐不够深远。这是因为檐下并不用传统斗拱帮助出挑,而是简单的在额枋之上搁上一根平板枋,形成枋架,枋架上面直接用檩条撑起瓦片,这是比较简单的屋顶建筑方式,可以节省大量工力。传统莆仙宫庙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斗拱的存在,规模越大的宫庙,使用的斗拱的尺寸和规格越高。昭灵宫完全不用斗拱的案例,在莆仙传统宗教建筑中比较罕见,这也客观上导致了挡雨板的使用。
昭灵宫正面有六个石柱础,抹角方形,上下小中间大,弧形线条,简单朴素却也优雅。石柱础上立六根木柱,正面弧边凿一槽用以安放美人靠弓形边柱,十分巧妙。侧面看则有四柱,共有12柱。三向木柱间设通廊横木长凳,弓形边柱间横木为栏,入口形成通廊美人靠,极为罕见。
出檐短,飞檐高,通廊美人靠,这就导致雨水容易吹打到回廊,于是建造者在额枋下设置通廊木制挡雨板围护美人靠,貌似二重檐。挡雨板以下垂檩条作为骨架,倾斜角度大,长约1.3米。既解决了挡雨问题,又解决了设置重檐瓦片容易滑落的问题,也减轻了建筑外部空间的重量。从建筑外面观看,挡雨板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大面积的红色幕布十分令人震撼。但是,挡雨板客观上也挡住了采光,以至于宫内光线严重不足。
传统莆仙宫庙一般是红瓦白墙、红砖铺埕、青石柱子。而昭灵宫整座建筑都油漆成红色,配以青瓦,饰以蓝底绿檩挡雨板,加上悬鱼黄蓝色俏色的点缀,既有庄严大气的一面,又不乏鲜艳活泼的一面。游客在远处观看,会感觉到昭灵宫如同一朵火焰在山坡上跳跃。近观之,其点缀的蓝绿黄有点异域的风貌,似乎进入藏区的感觉。这种对色调的理解和搭配十分特别、十分大胆,体现出修建者和设计者关于审美的认知。
神庙三面开门通向回廊,回廊是通透的横栏围护的美人靠。从额枋下垂的大面积挡雨板,姿态优雅极富动感,整体建筑色彩鲜艳引人眼光。回廊美人靠是宁德和闽南山区木廊桥常用的建筑结构,为了抵挡溪涧和山区风雨吹打,常用挡雨板遮蔽。有些挡雨板还可以活动,上下移动以便调整角度方便采光通风,甚至还可以完全闭合成墙壁。着名的永春东关桥就有通桥的双层挡雨板,通桥油漆成红色,像极昭灵宫的外貌。
昭灵宫除了基座,整体全木结构,这在莆仙传统宫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传统莆仙宫庙常以竹篾编入砌墙,外刮白灰。而昭灵宫的所有墙壁都是木板直接拼成,减轻了建筑重量,增强了抗争能力,并且多了木的柔和质地,有很强的亲切感和自然感。这和廊桥的全木结构也有类似之处,石头底座,全木建筑,一刚一柔,一冷一热,上轻下沉,十分合理。
昭灵宫的建筑风格糅合了永泰、莆仙、闽南和宁德山区的传统建筑特点,糅杂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说明出资者人生阅历丰富,见闻开阔,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形成自己对建筑风格的独特理解。而设计者充分捕捉了出资者的建筑意图,准确把握住建筑主要特征,这也是永泰、德化、仙游交界处文化融合的一种直观体现。
昭灵宫在建筑风格上很难找到与之一座完全相同,既有唐宋的大气,又有明清的秀气;既有永泰建筑的凝重,又有莆仙建筑的轻巧,是难能可贵的古建遗存孤品。
东湖村面积不大,距离仙游县城路途遥远,原来默默无闻罕有外客,近几年却成了众多游客的打卡景点。究其原因,除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原生态外,她也是个红色教育基地,是曾经福建省委机关的临时驻地。但是,外形独特的昭灵宫亦是游客眼中的奇葩一朵,为东湖村的名声在外加分不少,许多游客百里迢迢只为一睹芳容。真心希望人们能珍稀这朵人间奇葩,让她永驻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