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水上梅公桥,梅亭千载梅延年。
深秋时节,我独自沿着坤溪溯流而上,想探清这条神秘的溪流究竟拐了多少个弯才投入到木兰溪的怀抱里。神秘不是因为水路有多长,而是水的流向自东而西,然后横越青龙桥(又名金凤桥)汇入木兰溪,奔向大海。 所谓“坤溪”,亦有人称它“瑞溪”,其实,坤溪与瑞溪是两条不同源头的溪流。按照县志的记载,坤溪在县东南三里,穿行于玉田、玉塔(俗称东路、东渡)两村之间,它的源头在赖店白石山(上有白石院),北流过拱桥(今圣泉村),环流双林寺(温泉濯缨池),向东汇合新桥(又名仙桥、柴桥头溪)之水,出坤口,注入木兰溪。今人习惯将这条溪流称为“瑞溪”,究其原因大概是上流有近年新建成的永鸿文化城及瑞溪生态公园。 瑞溪,亦名新桥溪,在县城南一十里,即今赖店镇张埔、锦田、罗峰一带(旧称石牌),由园庄(旧称慈孝里)东溪分脉,流经周宅,出将军井,北行东折,经枫林寺前流入坤溪、新桥溪。新中国成立初期,赖店锦田小学曾以水命名,一度称为“瑞溪小学”。
碑文:“桥横溪上,背踱芸芸众生。人踞亭中,胸揣茫茫风云,阿房宫焚,谁怜始皇雄业?铜雀台荒,更叹孟德心机!庐山不老,梅水长流。功颂千古,德扬万年。因知兴亡更迭,桥亭长存欲唤红楼梦人,红巾翠袖,且看一溪春水,两岸红花,桥上行人。”据传,诗作者乃乡人苏庆灿。 从清乾隆间《仙游县志》上得知,这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倡建者为仙游知县梅延年(江西南城人,万历四十五年由举人任,质性温厚,敬爱斯文,继徐观复革盐商之害,古之纯良人也。),乡人感念其仗义好善之德,遂命名为“梅公桥”,于是瑞溪因此易名“梅溪”“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