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是写作者的精神自传,它所表达的主题旨趣,包括作家的经验和创作灵感的来源,以及所达到的文学成就高度,一是与作家的社会认知、艺术造诣、思想境界等密不可分,二是和写作者生活中经过的、听过的或想象过的事情回环缠绕,相互关联。在当代小小说作家队伍中,以十数年的努力,坚持以小小说创作为主,追随并与一种新文体一同成长,非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品格不可。 林俊豪1947年出生于莆田,中国作协会员。他生活阅历丰富,虽年逾古稀,仍痴迷文学读写,在他所擅长的小小说创作中,多少都带有他所经历过的时代痕迹和自己生活的影子,呈现出极有个性的情感表达。用文字重温昔日时光,以沉淀过滤的思想,打捞那些令人挥之不去的物事,反刍人生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既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成长碎片,也可以看成是后来者的资料信息库。 《读者巴古》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傻”作家林青,一个“憨”读者巴古。前者的“傻”,是因为常年坚持业余写作,屡遭报刊退稿,面对同事嘲讽,依然不放弃乃至无法自拔。一个耽于梦想的人,渴望人生的精彩,在世俗面前哪怕以“傻”的面目示人,依然不忘初心,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后者的“憨”,一个天生残障的青年,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每天憨态可掬的快乐工作,鼓励林青写小说、用嘴巴说“大说”,俨然是写作者的一位忠实的读者粉丝。 可以想象,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在繁忙累人的工作之余,有一个人在闲暇时伏案疾书,另有一个人夸他写得好,喜欢听他“说书”,并期待他写出像电影幕布那么大的“大说”。“傻”者可敬,“憨”者可爱,生活中两个选择截然不同的人,因为一个交错点,突然间竟互相视为知己,人生际遇中的这种感觉,一份真诚的鼓励,是多么的重要,显得温暖又可贵。 后来,主人公林青从知青点到山城到特区,开始在一个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无论是何种因素所致,可以肯定的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永远是一种不竭的动力。“林青眼圈微红,巴古这样的残障工友,若是有机会能到特殊学校学习该有多好。”面对残障工友和忠实读者巴古,林青的遗憾和对于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跃然纸上。令人欣慰的是巴古也开始学习文化了:“这专栏上的文,一行才几个字,好学又好记啰!” 林俊豪曾当过知青、交通运输企业工人、厂办中学教师、党办主任、高级政工师等,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积累了丰沛的写作素材。林俊豪在小说中讲故事时,显得气定神凝,语调从容,善于构架烟火缭绕的大环境背景,细心捕捉小人物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营造出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从他的笔下鱼贯而出,这些人物形象,来自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多携带着阳光、正能量,性格迥然,情态各异,给读者带来阅读趣味的同时,又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与启迪。 《杀猪伯》开篇即向读者描述了一位凶神恶煞般的屠夫形象:杀猪伯力大无比,威武十足,“凶得像城隍庙的镇门神”。寥寥数语,形象赫然。文章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简洁而生动的描写,迅速勾起读者阅读欲望。 外表如此粗犷强悍的杀猪伯,却有颗柔软的心。在接下来的篇幅中,作品从几个侧面来刻画、展现人物性格:孩子们上树偷摘院子里的龙眼,杀猪伯出门恫吓,却是刀子嘴豆腐心;面对沉溺于赌博不能自拔的儿子,杀猪伯又表现出性情粗戾的一面……改革开放后,杀猪伯随机应变,扩大生意经营,把杀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家里日子好了,杀猪伯在自家庭院建立老人活动中心,为小区居民提供娱乐场所,无私送上精神食粮……在作者的笔下,杀猪伯这个人物,有优点,亦有缺点,让人怕,也让人爱。生动流畅的语言,本真自然的描写,无处不透着一股来自市井间的浓浓烟火气,是一篇接地气的好作品。 《流氓阿丕》从一名山城运输队汽车修理工的外号说起,一段让人开怀捧腹的往事,揭开“流氓阿丕”的名字的由来,让人物形象瞬间鲜活起来:阿丕没有多少文化,出身于贫苦人家,大头大脑,长得结实健壮,又口无遮拦,常常满嘴脏话。单位节日加餐时,阿丕实话实说:不缺吃不缺用,就是缺“母鸡”。这一被公司领导视为流氓的行径,给阿丕带来麻烦。 一篇作品解决问题的圆满程度,体现了作者的“智慧量级”,人物诙谐幽默,故事直奔生活本质,写活了小人物最基本的生活诉求,作品氤氲了尘世的温度。一系列的描写,读来无丝毫低俗之感,倒让人觉得这个“流氓”活得真实自然。高明的小小说写作者,善于从不同的侧面来塑造人物形象,于不动声色中自然而然地推进情节的发展。阿丕后来在送儿子上学路上的一番话,显示出他一种自嘲似的内心真情流露:“嘿,现在啥都弄明白了,咱就缺文化道德这根弦,往后还莫让咱胖儿子当流氓二代呀!”立意得以升华,阿丕这个人物于可爱之外,也让人注目。 《茶嫂》的主人公茶嫂,散发着闽南海滨小镇的风情,人长得美,能歌善舞,能说会道,把茶店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让人不由想起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不同的时代背景,两位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茶店老板娘,经历着完全不同的生存之道。 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精神生活会产生新的渴求,茶嫂深谙此道。茶店生意红火,人来客往,渔民的日常嗜好、开发海滩养殖业的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得如火如荼,立体化呈现出一个流动的民俗闹市。地域文化的融入,譬如合唱团的闽南语原生态歌曲、地方特色的舞台表演,愈显烟火味儿浓郁。让地域文化丰富生活内涵,也构成了作品要传导的一个核心元素。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只如一湾清水,平静而舒缓的自然流淌。茶嫂由开茶店,到参加镇上嫂子合唱队,再到一路唱红,成为镇上的明星。作品以茶嫂为代表,展现了当今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向世人透示着当今大众生活中的个性风采。 福建盛产柚子,味道酸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汁美味,是地方名果,它的历史悠长,距今已有了五百多年,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被列为朝廷贡品。作者出于对家乡特产的钟情,以此物为题材创作了《文旦柚》,予以赞美和推广,可见作者良苦用心。该文以民间传说为主题元素,把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巧妙地串缀在一起,曲折动人。文举子与女花旦,将异地的柚树进行了嫁接后,小果子变大了,酸涩味变得甘美了,而男女共同培育的爱情结晶又取名为“文旦柚”,成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可取的还有一些细腻的描写和口语化的运用,引人入胜,颇具象征意味:“次日凌晨,他迎着啼鸟,欣然醉醒。洗漱之后,品尝早点,室友送来一个几斤重的柚子,剥开外皮,裹露红馅柚肉,晶莹剔透,品尝细嚼,鲜嫩多汁,满口生津。他赞不绝口:“好柚,好柚,可不比咱家乡枇杷龙眼等生果逊色!”吴举人亦称文人,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吴捷母仍是戏班名女旦。乡亲们将文人与名女旦嫁接成功的新品种柚子,尊称‘文旦柚’,你看那红艳艳的果肉,是文人与名女旦鲜红血肉凝成,象征着文人与名女旦珠联璧合,红心永结,紧密相拥,生死不离。而作为家乡的奇树名果,上百年竟延续种植下来。” 《杨山和他的行军锅》是一篇充满正义感、正能量的军旅作品。与寻常写传奇英雄人物的故事不同,主人公杨山只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一位众人眼里的火头军。战时他背着行军锅随着部队转战南北,穿行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队伍中。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地方,在行政科长的位置上一直干到退休。在杨山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革命业绩,只有他与行军锅的生死交情——行军途中杨山几次与死伤擦肩而过,皆源自背上的行军锅对他的庇护。 杨山与行军锅的故事,也就成了他一生难忘的记忆。文末,当杨山接到享受副省级待遇的通知时,他捧着身背行军锅的黑白照片喃喃自语:“战友们,等我百年之后,再背上行军锅,登上天堂路,与你们厮守相伴呀!”一语力重千钧。 多年来,林俊豪在文学园地深耕细作,成绩斐然:在《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福建文学》等报刊发表小小说500多篇,散文近百篇,出版《在路上》《戏缘》《荔枝王》《乡村模特儿》《老人与白鹭》《老榕树》等数部专着。多篇作品入选各类选刊和精华本。曾获得小小说金麻雀奖入围奖、福建省第26届优秀文学作品三等奖、《百花园》优秀原创小小说作品奖等。而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壮心不已,且能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他说今后将向更高的目标看齐,争取小小说创作更上层楼。人生旅途中,能坚持不辍、无怨无艾地把一份信念与寄托贯穿始终,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