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许伯英)12月8日上午,莆田海事局联合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举行莆田市“商渔共治”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商渔共治”示范区建设在全省尚属首创。 水上交通安全与渔业生产安全是海上安全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商渔船碰撞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为了巩固“商渔共治2021”成效,2022年莆田市全面创建“商渔共治”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以“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四个示范点”为构建框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商渔共治”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为从根本上消除商渔事故隐患提供高效支持,确保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商渔共治”示范区中的“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四个示范点”均已挂牌运作。“两个中心”包括“商渔共治”总协调中心及其下设的商渔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总协调中心全面统筹、协调、督导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商渔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统筹开展商渔纠纷协调人才培养、商渔纠纷调解政策研究、典型经验提炼总结等工作,为我市其它水域商渔纠纷协调工作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三个基地”是指北岸宣教警示基地、平海渔港宣教警示基地、黄石海校技能实践基地,通过日常宣教让船员打牢业务基础、提升商渔船防碰意识,构筑水上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并积极推动学校开拓渔船船员专业教育培训业务,填补我市院校渔船船员培训的空白。 “四个示范点”分别是秀屿港无碍航养殖示范点、湄洲岛防客渔碰撞示范点、南日水道防商渔碰撞示范点、木兰溪防小型商渔船碰撞示范点。示范点挂靠各海事处,在做好各条航道、渡运线交通组织的同时,以航道、锚地、港池为清障主体对象,定期清理整顿碍航养殖设施,守护好“海上斑马线”,遏制商渔船碰撞等事故险情的发生,服务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创建“商渔共治”示范区,我市已设置商渔船碰撞风险提示区2处,划定海上斑马线3条;推进全市渔船及乡镇船舶安装北斗示位仪,为商渔船避碰提供了设备技术支持。今年1-11月,全市共接警并成功处置商渔矛盾1起,商渔纠纷险情事故得到进一步控制,重点水域船舶航行与渔船生产作业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商渔共治成绩单。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形成一体化统筹运转的莆田“商渔共治”示范区精品,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商渔共治“莆田解法”,促进形成海上船畅人安的良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