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走近街头“担担工”
【发布日期:2022-12-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陈蔚华 见习记者 李恬 徐寅生】

  ■年终特别策划——“城市的温度”系列报道1

       开篇语:你认真看过我们的城市吗?也许你只看到鲜艳的花、长青的树、平整的道路和林立的高楼,你是否还看到清晨腾起的那一缕烟、穿梭大街小巷的那一个身影、那一抹橘红……这座城市被人们建设成美丽繁荣的模样,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在尽心竭力地建设她,服务她。

  他们可能是担担工、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小摊小贩、建筑工人……我们或许从未记住他们的脸,从未关注过他们的身影,但这些平凡的人一直在勤劳地为这座城市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今天起,晚报记者将全景真实地呈现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与读者一起走近他们,一起关注关怀他们,让莆田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充满温情和温暖。


 在莆田市区生活的人应该常常能看见,在城市街头的某个拐角处,扎堆着一群人,看似很闲散,或坐或蹲,或叼一根烟围观棋牌。他们还有的坐在绑着一根扁担的摩托车上,或把车停在一旁,和工友们坐在建筑工地的墙外等待雇主,他们就是城市“担担工”。如沟头圆圈一带,这里就是“担担工”数量最多的一个聚集地,他们大都来自省外一些偏僻的山区,以邻省江西籍人员居多。担担工,顾名思义,就是用扁担挑货物的工人,在古代叫挑夫。现如今虽然科技发达,许多搬运物品的活已被机器取代,但仍存在一些机器难以到达的地方、难以胜任的情况需要靠人工一步一脚印运送,这就是“担担工”的价值体现。
  一座美丽的城市,都有着每一位在这座城市中生活劳动的人们的艰苦付出,“担担工”就是其中默默无闻的群体之一。我们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肩负着城市基础建设任务的“担担工”,他们应该被人关注,被城市记忆,被时代记录。记者带着这样的情怀采访一些“担担工”的生活状态,他们是莆田城市建设者群体的一个缩影。


  来到沟头圆圈,我们远远看到了这群聚集在路边树荫底下的“担担工”,这里如“用工市场”一般,随你挑人挑工。
  随着莆田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发现“担担工”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多,队伍逐渐庞大。和很多人眼中体力工作者的固有印象不同,他们每个人都穿着整齐、干净清爽,都在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期待雇主的挑选。
  区别于普通上班族,这群“担担工”的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可以自行把握上班时间。他们的上班方式也比较简单,有用工需求的雇主会到这里来找他们去干活,没有接到活的时候,他们就坐在台阶上看手机、刷抖音、闲聊、或打牌自娱自乐……这在车流穿行、路人行色匆匆的街头中,“担担工”一族就显得特别的悠然自得。
  记者采访到一位“担担工”黄某,他神采奕奕,谈起工作时脸上带着笑,“我们的工作是体力活,确实很辛苦很累,但这个工让我收入提高了,也让家里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黄某表示,自己从小成长于贫困的家庭,养成了能吃苦、耐得住的性子,如今,通过努力用心地工作,积累了不少熟悉的老顾客并留下联系方式,这些老顾客有活的时候都会首先想找他。“工作做得尽心尽力了,自然有人认可。”他说。
  当然,也有人没这么乐观。“近年受疫情影响,没有什么活,比较闲。”记者上前询问工作近况时有人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据了解,大多数“担担工”自疫情以来工单数大幅减少,今年尤为突出,有些人甚至大半年也接不到什么单子。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日复一日地守在这路边的树荫底下——这里好像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上班”地点,他们每天都在这里等待工作机会,等待有人来找他们包工干活。
  提起利用手机软件平台接单或许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时,多数“担担工”连连摇头,“我们搞不清楚手机上那些软件,接单什么的完全看不懂,高科技的东西我们用不来,如果有这个能力,还来做担担工吗?”这群人大多出生在60、70年代,文化程度较低,无法做到线上接单完全可以理解。
  “原先我们大多住在那边,那边便宜。”一位“担担工”指向附近正在施工的楼盘方向,“但是现在因为拆迁盖新楼了,我们只能搬离,房租更贵了。”一直以来,为了减少生活成本,“担担工”们所找寻的租房都是选在打工附近租金最低的,但近年由于城市规划、旧房拆迁、物价上涨等因素,房租不可避免地上涨,便宜的居所难求,他们一般租住在“城中村”一带,那里房子老旧,较便宜,“我们可以接受一间500元以内的房子,平房更便宜,也更好,可以放劳动工具,如斗车什么较大件的家伙,出入方便”。“担担工”小徐如是说。
  对于生活的艰难他们不愿过多提及,向记者诉说的时候脸上带着一抹豁达的微笑,但在提起被拖欠工资问题时,许多“担担工”变得义愤填膺。据记者深入了解,由于这些“担担工”文化水平有限、不了解合同的重要性等多种原因,他们主要是口头约定用工协议,最后直接结薪。由于没有签订相关书面协议和劳务合同,他们时常会面临拖薪欠薪的情况,有的被拖欠的工资高达数万,有的工资被拖欠长达九年。但苦于没有签订劳务合同,讨薪难度极大,向雇主讨要应得的劳务报酬时十分容易吃亏;有些签订了合同却又因为法律知识的局限而不慎掉入雇主挖好的合同陷阱。一位“担担工”苦笑着说:“无合同讨薪难,有合同讨薪更难!”这些“担担工”在相关部门跑了个遍,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所以,他们更喜欢打短工,干完即付的那种“日薪”。但他们也表示,现在结薪比前几年好多了,老板拖欠我们工钱会被法律制裁。记者看到他们得意的表情,也由衷地感到欣慰,这几年晚报热线“欠薪”投诉电话确实少了不少。
  当问起为什么不回家乡去或者从事其他的行业时,他们这样告诉记者:“年龄大了,一些工地根本不收我们。”“家乡条件没这里好,找不到活,如回家种地,更没收成,莆田发展快,有活干,收入比家里好。”闲聊中,得知他们很多来莆田打工十几年了,有的更长,但几乎没有人在莆田买房子,他们说,挑不动了,终归要回老家的。
  “老板来了!”声音从某个方向传来,原先坐着的、站着的“担担工”们便都陆陆续续循声而去,希望可以接到活儿。

一群担担工在等工时悠闲地纳鞋底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像“担担工”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也会越来越庞大,他们建设新时代的城市,却又落后于新时代的步伐;他们共同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建设,见证这座城市的成长壮大,也理应共享建设成果。因此,我们呼吁这座城市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厚待。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工作上对他们施以援手,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一些更方便快捷、接轨时代的接单方法,链接覆盖范围更广的接单渠道,助力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在解决被拖欠工资问题上,事关广大“担担工”切身利益,也应不遗余力帮助他们。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主动履职,可将相关法律条文中有用的信息进行解读,整理成更加通俗易懂的步骤告诉他们,使他们能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福利保障上也不能忘记这些为城市默默付出的人们,让相关的优惠政策真正地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他们的“担子”里。
  每个人都肩挑生活的重担,但莫让生活压弯“担担工”的脊梁,要让增添城市温度的人也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让关怀惠及每一位“担担工”!


年终特别策划“城市的温度”——总策划:莆田晚报新闻策划部 林双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