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常太镇境内的东圳水库素有莆田百万人民共有的“大水缸”之美誉。这口超大型“大水缸”的水质直接关乎人民的安康。作为这口“大水缸”忠实守护者之一的市人大代表、常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志伟是如何履职?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林志伟向记者介绍,上任伊始,他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和实地考察,提出了“人防技防、联防联巡”的守护思路,并成立了专门的环保巡查队伍,每天对一级保护区进行巡逻,如发现有违规进入一级保护区游玩、垂钓等行为的,立即对其进行教育和劝离。今年以来,他们共查处违规车辆80余辆,处置违规进入一级保护区垂钓、捕鱼、游玩510余人,查处违规农业种植25处,清除农作物1800平方米,拆除违规畜禽养殖鸡(鸭)舍145余平方米。 为了加大执法力度,他与区生态环境局、公安分局、市东圳水库管理局等部门,一起探索建立由东圳水库管理局、城厢公安分局、城厢环境生态局、城厢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群众志愿者组成的“六方联合执法机制”,采取“海陆空”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巡查工作和打击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实现涉水信息共享、矛盾纠纷共调、问题隐患共治、共构东圳水库“水陆空”警务共同体。 为了加强监督,他应用区块链技术,融合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的创新升级,打造生态高效农业5G智慧果园示范基地。此外还建立了空管站,借助无人机进行定期巡查,对东圳水库、环库路、各入库河流等重要点位,以全方位的视角实时排查水资源,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多元的视野支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至目前,库区退耕还林工程已累计投资5200多万元,完成退果返林6572亩、封山育林1660亩、库区桉树林赎买并改造3186亩。既满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又兼顾“美化、彩化、香化”等要求,可谓一举两得。为了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已投资1.1亿元完成延寿溪支流莒溪、溪北溪等10条河道综合治理。同时还以河长制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六水共治”,大力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着力打造“精准整治+严密巡河”的创新护水模式,持续构建良好的生态水系,使东圳库区的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 作为河长,林志伟注重源头治理,提升水质。他带头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回头看”活动,建立“村巡查、镇检查”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依法开展畜禽养殖反弹复养行政执法活动,东圳环库路周边禁养鸡鸭,其他区域圈养20只以内并做好污水粪便处理,严格执法拆除违规鸡(鸭)舍、捕杀散养鸡鸭。此外,林志伟还重点排查果树管理房、化肥堆放、农药销售等场所,禁止使用农家肥和农药。积极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推进水肥一体化,禁止滥用农药化肥。优化枇杷施肥方案,统一测土配方,肥料销售渠道,引导群众在镇内供销社官方渠道实名登记购买配方肥料,并进行用量控制,超量用肥予以预警并限制购买,设卡查处违规运输农家肥、化肥等车辆。 为了优化人居环境,林志伟带头成立城厢区常清环卫管理有限公司,实行环卫工作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按照“村收集、镇清运”工作模式,每天全镇收集12-15吨生活垃圾,并转运莆田市圣元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作为市人大代表和镇长,林志伟表示,自己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职,为民解忧,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作为,推动常太镇绿色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晚报记者 钱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