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精湛才艺为大唐皇帝赢得无限风光,玄宗皇帝十分高兴地说:“爱妃才艺出众,是莆田故乡灵气所钟,父老养肓之恩,赐皇宫内的一班‘梨园’给莆田,以示皇恩。”命雷海清根据莆田地方特色,对梨园加以改良。梅妃觉得能为家乡做件好事,大喜,领旨谢恩。 雷海青根据梅妃的懿旨,在宫廷梨园的基础上吸收梨园百戏优点,并加以融合,奠定了莆仙戏表演雏形。 经过雷海青精心改良后,恩赐莆田的梨园在宫廷梨园院向玄宗皇帝和梅妃以及诸王汇报演出,汇报演出十分成功,获得玄宗皇帝和梅妃等高度好评。玄宗皇帝还对雷海青的艺术才华给予很高的评价,高兴地说:“爱卿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要是参加科举,不中状元榜眼,也是探花”。故后人也尊称雷海青为“探花郎”,把奉祀雷海青的府庙称为“探花府”。 莆田古称兴化,新中国成立后,兴化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952年10月下旬,福建省文化局决定把“兴化戏”改称“莆仙戏”。据地方史学者陈长诚《莆田戏剧史(草稿)》载:“莆仙戏是江国舅带回来的。开元间,梅妃的哥哥上长安去探望他的妹妹,回来时,梅妃赐他傀儡戏和梨园子弟,于是莆田就有了戏。”莆仙戏剧作家祁宗灯、陈佳润等先贤也有此着书立说莆仙戏的由来。莆仙戏国家传承人黄宝珍,着名导演、表演艺术家祁玉卿等也都着书立说莆仙戏源于梅妃和雷海青。 据《莆田县志》大事记载:“唐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陷长安,江釆苹(梅妃)殉难,里人在黄石镇江东村建浦口宫纪念她。”为了缅怀雷海青对莆仙戏的贡献,里人在浦口宫旁建飞云庙祭祀他,尊为戏神祖师,飞云庙成为莆仙戏的戏神祖庙。每年四月初九海青诞辰日和八月廿三殉难日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飞云庙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创建于唐代,后经历代重修,至今保持清嘉庆年间重修的明清宫宇重雕风格。飞云庙坐北朝南,占地209平方米,建筑物通长19米,宽11米,为单进廊院式结构,由前殿、天井、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抬梁穿斗土木结构,是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是传承和发展莆仙戏的实物资料。 飞云庙还有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极具爱国主义教育。传说雷海青封神后,时常助军杀敌。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西蜀避难时,唐军曾三次被叛军追及,即将遇难之时,雷海青都在天空出现,率天兵神将前来救援。因旗帜上的“雷”字被云雾遮掉上部,只显示下边的“田”字,所以被人称为田都元帅。还传,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时,雷海青神兵也前往参战,战场上有人看见旗帜上的“雷”字上部被烟雾遮掉,只现“田”字。后来唐明皇追封雷海青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肃宗皇帝又加封为“田公元帅”“太常寺卿”。(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