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郊尾派出所全体青年民辅警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公安主责主业,锚定“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青年民警勤于学习、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乐于奉献,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 突出的工作表现,郊尾派出所于2016年至2022年共3次获得“集体三等功”、“仙游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次、2021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派出所”荣誉称号;2022年12月,被共青团莆田市委命名为“2022—2024年市级青年文明号”。 打击防范,当好群众“保护神” 打击罪恶、巡逻防控,这支队伍以辖区为战场,依托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室,不断锤炼自主专研和破案攻坚水平,将传统侦查手段与信息化作战手段相结合,依托研判信息精准寻找打击方向。 2月21日,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其位于郊尾镇长安村的家中金手镯及一部手机被盗。接警后,案件办理队通过信息研判立即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案发一小时内,抓获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被盗的两枚金手镯、一枚银手镯及手机。 3月17日,群众报警称,在埕边村海蛎饼店,发现一个三岁小男孩,孩子身边没有家长看管,由于年纪小还不会说话,只能找民警求助。民警吴君霖将小男孩带回所里,特意买了零食和玩具,化身“临时奶爸”,不停逗他开心,安抚小孩情绪。与此同时,民警也通过指挥研判平台找到了小孩家长,在确认身份后,将小男孩交还家长。 找手机、找钱包、老人走失、小孩迷路、鸡鸭被盗……“丢失”的事情常有发生,不论数额大小,郊尾派出所的民警们都全力以赴把每一件群众“着急”的事情办好。 精细防范,当好群众“守夜人” 他们深知社区工作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稳定的“神经末梢”,走村入户、排查整治,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时刻放心上、抓手上、扛肩上,他们的身影遍布村居、大小工厂和各类行业场所,他们是群众心中维护平安的“守夜人”。 郊尾派出所对辖区内商铺、沿街店面、出租房及重点路段、KTV等重点场所、重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提醒广大居民提高防范意识,营造“联防、联控、联治”的平安氛围。同时,加大涉卡盘查力度,加大寻衅滋事、酗酒斗殴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警灯常亮,给城市“烟火气”装上“安全阀”,提升群众安全感。 为民解忧,当好群众“知心人” 土地纠纷在村民矛盾纠纷中是最常见也是最难化解的事,村民在乎的往往不是赔偿问题,而是不甘“委屈”,不愿让步。“我家的四颗柚子苗都被他给拔了,你一定要替我主持公道。”3月2日,郊尾镇后溪村的刘某和邻居阮某因土地问题产生纠纷,刘某气冲冲地到郊尾派出所拉着民警的手说道,仿佛找到了靠山。 民警朱奕泽面对此类纠纷早已得心应手,但是不免要耗费时间精力。在深入走访两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了解双方当事人诉求、纠纷症结后,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民警组织双方当事人、驻所调解员、村干部进行耐心劝解、亲情感化,最终双方和解,刘某表示愿意和解,并且不要求赔偿。 “我平白无故被打,今天他不给我个态度,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4月9日,家住梅塘村的刘某明与杨某在饭店酒后产生口角,刘某明掐着杨某脖子并对其头部打了一拳。接警后,该所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双方约至派出所“邻里话室”调解室进行调解,在大量思想工作下,最终刘某明因自己的冲动行为向杨某真诚道歉,并赔偿杨某医疗费3000元,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群众事,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今年以来,郊尾派出所矛盾纠纷案件同比下降27.83%,矛盾纠纷调解率90.36%,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下一步,郊尾派出所将继续深化改革,用“一室”牵引“两队”,怀满腔真情服务人民,在基层的“小事”中讲好公安故事,树好公安形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优秀的服务质量,树立了当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