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莆仙戏
会心浅笑 妙趣天成
——浅析莆仙戏《踏伞行》的科诨艺术
【发布日期:2023-04-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江敏】

  莆仙戏《踏伞行》讲述了早有姻约的男女主人公在战乱中相遇相识的故事,由于主人公未曾谋面,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误会,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踏伞行》一经亮相,便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获得戏剧界专家的广泛赞誉。它成功得益于人物形象刻画极为深刻,而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剧作家高超的喜剧元素编排方式。
  中国戏曲舞台上喜剧元素最突出的表现无疑是科诨了。所谓“科诨”,是指在戏曲里面所有能够导致观众发笑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变化。李渔在《闲情偶寄 词曲部》中提到“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之人参汤也。养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他认为“科诨”可以增加剧情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调动剧场气氛和戏剧节奏。同时他提到“科诨之妙,在于近俗,而所忌者,又在于太俗”,对“科诨”审美艺术性提出要求。
  《踏伞行》利用唱曲、宾白、动作来插科打诨,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各种途径表现戏曲的喜剧之美,有时是对邪恶势力的讽刺,有时是一种善意的嘲笑,有时是洞悉人情的幽默,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科诨,不仅引人发笑,活跃气氛,还能让剧中的角色鲜活立体,人物形象刻画极为深刻,使观众在发笑的同时,有进一步的精神审美享受。
  匪兵、店妈和艄公是《踏伞行》中担任科诨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自然,是剧中最集中的笑料,也使剧本的科诨艺术达到了“妙趣天成、天机自漏”的审美高度。
  演出开始,急凑的配乐加上“番兵入侵,乱兵抢杀”的台词,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观众的心跟随剧情提到嗓子眼。而匪兵们关于“岁数多”“岁数少”“细软”“粗重”的对话,让观众忍俊不禁,一张一弛,舞台气氛活跃起来。在剧情发展上,这段科诨刻画了匪兵贪婪野蛮的人物形象,揭露了乱世下百姓生命如草芥的社会现象,讽刺了邪恶势力,显示出世俗人情的美与丑,给观众更深层次的观剧感受。
  店妈和艄公是全剧的情感副线。如果说陈时中和王慧兰代表了青年男女的朦胧浪漫,店妈和艄公则代表了中年夫妻的调侃逗趣,行为动作和对话更加接地气。剧中,店妈身处市井,精明强干、风趣热情,艄公憨厚幽默又洞察世事。店妈“两间房变一间房”的戏语给了陈王二人情感升温的空间。之后,当他们因误会产生情感危机时,店妈和艄公又以过来人的身份予以开导劝解,寥寥数语,打开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结。尾声处,艄公摇着船桨,“水迢迢,山隐隐,风雨同行又一程”,送陈王二人赴京,给陈王的爱情故事一个美好结局。他们在剧情推进上扮演了“红娘”和“解铃人”的角色。
  店妈和艄公的行当分别是莆仙戏中的帖旦和末,他们的表演融合丑角行当的特色,尤其是第二折中的开场逗趣,是全剧最集中的笑料。
  店妈:【秋夜月】“暝带日酒当饭吃,只摇那一把桨橹。这个店我忙得没空提裤,你从来不肯帮我来照顾。”
  艄公:【闹春来·胡女怨】“吃酒是因为划船累,你不要日夜呼呀呼。别项错我慢慢来改正,绝对,绝对不耽误。”
  平常夫妻的几句调侃,写得诙谐又真实,好像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对话,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还能引发共情。剧作家非凡的语言的功力可见一斑。同时,艄公的表演运用莆仙戏传统丑角表演的科介“七下溜”“雀儿跳”“鱼展翅”等动作相衬,语言风趣,动作滑稽,在活跃舞台气氛的同时,也让莆仙戏的古朴韵味弥漫开来。
  陈王二人来住店,店妈先以为艄公回来,怒气冲冲地说“不开门”。开门发现是客人,马上转为笑脸,殷勤接待。在慧兰要求把“一间房”改成“两间房”时,店妈眼珠一转,马上明白他们之间的尴尬关系。于是她心生一计,假意恐吓,增加剧情紧张气氛。“两间变一间”的说法语言诙谐生动,将陈王之间的窗户纸捅破,推动剧情发展,也让观众会意一笑,感受到十足的趣味。

  王慧兰与母亲在客栈团聚,王母不知前一晚发生的事,介绍巧遇的“贤婿”陈时中与女儿相认,陈王二人各有心结,无法直面对方。这时候不知情的店妈偏来向王母讨赏,添油加醋地讲述前一晚由她促成的一桩好事,表演夸张,语言诙谐,“小姐连连问,公子连连说,未曾联姻……”王母、陈王二人和店妈三方信息不对等,造成了几重误会,场面尴尬不已。场下观众因为知晓事情缘由,对这一连串的误会捧腹大笑。这场戏中,店妈的科诨,不仅调节了气氛,还与情节发展有密切联系,因为她的出场,众人知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为后文“劝和”情节作了铺垫。
  作为故事中的副线,店妈和艄公的感情线也充满寓意,第二折《听雨》开场的一番逗趣调侃生动描述了二人的婚姻生活:艄公因为夜宿船上不归家,客栈由店妈一人打理,忙碌之余心生抱怨。再加上艄公梦中呼唤“老花姑”,店妈一气之下把艄公赶出家门。和陈王二人一样,艄公和店妈的感情也因为“不忠诚”而出现信任危机,只是他们的这段情感用科诨表现得更加生动有趣,与男女主人公含蓄浪漫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莆仙戏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在“劝和”这场戏中,店妈以过来人的身份,劝慰王慧兰“世间有的事能试,有的事试不得”“人生一世不长少计较,吃酒后讲的话不算数”。艄公这时候顺着店妈的话打趣道“讲梦话与讲酒话差不多,不要太当真”,既开导了王慧兰,也开导了店妈自己,解开了“老花姑”事件的心结。故事结尾,店妈嘱咐艄公“今晚早点回厝”,艄公假意耳重,逗趣店妈要她大点声,观众在体味风趣之余,也为这一对夫妻重归于好的圆满结局感到欣慰。
  店妈、艄公和渔夫们,大字不识几个,却通晓人世间的大道理,口语俗谚夹杂着插科打诨,语言中透着风趣和智慧。“世间有的事能试,有的事试不得”“水清捉无渔”劝解王慧兰和陈时中,打开心结,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身上的科诨不仅引人发笑,还带来了有关人性的思索空间。
  《踏伞行》主要情节则主要的情节来自莆仙戏传统本《双珠记》和《蒋世隆》。剧作家吸收莆仙戏艺术精华,对传统的莆仙剧本做出改编和升华,最终呈现的《踏伞行》大获成功。剧中的匪兵、艄公、店妈、渔夫虽为配角,他们科诨表演夸张形象,语言活泼生动,独具趣味,通俗的俚语融与雅致的辞藻融为一体,使剧本既有严肃的人性探讨,又充满着轻松幽默的喜剧气氛。

几种莆仙戏特色科介

  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管是老百姓最为看重的红白喜事,还是大大小小的节日的庆典,都少不了莆仙戏的身影。莆仙戏保留着宋元南戏善于插科打诨这一特色,《踏伞行》将这一特色完美呈现出来。剧中的科诨并非游离于剧情、局限于表面的“填词之末技”,而是完全服务于剧情,满足了观众的观剧的心理,遵循了传统戏曲“寓教于乐”“贵在浅显”的艺术特色。
  《踏伞行》是属于民间的精品佳作,它描绘的是小人物的平常事,没有为了“说教”而“说教”,为了“高尚”而“高尚”。剧中插科打诨借助民间思维折射市井百态,运用民间俗语表达生活智慧;加之轻松愉快、张弛有度的剧情节奏,使之产生了得天独厚的吸引力,形成了特有的审美价值。
  作者:江敏(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编导、舞台技术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