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食
深藏每个节日里的“莆田味道”
【发布日期:2023-04-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关于一个城市的记忆,总离不开美食,离开莆田久了,总会时不时地想起故乡的美食,此时,写写家乡美食,最能慰藉思乡的味蕾。
  岁岁年年,人景不同,始终不变的,是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关于节日的美食故事。
  节日,家人相聚,美食,是最好的语言。在莆田,每一个节日,都有这座城市独特的美食味道。

  “十六尾牙大欢喜,红团春卷番薯起”。尾牙,拉开了莆田人过春节的序幕,从这一天起,家里的长辈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所需要的食物。春卷炸豆腐,红团“番薯起”。“番薯起”主料番薯,大小随意,香甜软糯。“起”在莆田的方言里有发达、兴旺的意义。

红团

  “又到一年红团红”。每到过年,制作红团是我最期待的。在我看来,就像北方的年糕,“红团”,对于莆田人来说是过年必不可缺。红团,虽说日常也是可见的,但在过年时分,它的寓意更凸显。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直接明了的含义,满满的都是对家运发达与家人团圆的期望。
  以蕉叶为托底,白色面团与绿豆、糯米甚至是猪肉馅揉成一团,压入刻有不同汉字或花纹的木质模印里,轻轻敲出,上红,蒸熟而成。红团刚刚出锅时分,满室飘香。糯米黏,绿豆甜,猪肉咸,混以蕉叶的清香,构成我心中最美好的过年记忆。
  除夕夜,莆田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可能地回到温暖的港湾,和家人在一起围炉,过个团圆年。
  大年三十中午,一碗炝粉,除旧迎新。炝粉是将家中剩下的面食与荤素食物一锅炖,混以地瓜粉而成。少不更事时,我曾将这一碗大杂烩称为“乱七八糟”,不知该从何处下筷。随着年岁增长,我逐渐明白,如果说除夕夜吃鱼寄寓着人们对年年有余的期望,那一锅炖的炝粉则是莆田人对粮食的一份敬畏。
  炝粉,口感浓稠细滑,用的食材都是最普通,米粉粹、线面粹、地瓜粉、猪血、豆腐干、胡萝卜丝、芥兰菜、韭菜等乡村食材元素,配料随意。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一锅炖,最是适宜,既有去旧迎新之意,又不乏美食创意。

  莆田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美食中的妈祖元素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妈祖面,寓意着妈祖赐予的平安、吉祥、富贵、长寿。大年初一早上,守岁醒来,家人已经将煮好的妈祖面端上餐桌,线面卧底,上面缀满香菇、紫菜、豆角、花菜、花生仁等,开年第一餐,色、香、味、祝福俱全。

妈祖面

  妈祖面融着莆田朴实动人的民风乡情,每家每户在准备妈祖面时,总会多准备几碗。亲朋好友来家里拜年,主人便会端出一碗热好的妈祖面邀请客人品尝,蕴含着主人的热情与对亲友的美好祝愿。对于无法返乡过年的人来说,一碗妈祖面,盛着的是满满故乡情。
  如今,微信息时代,远在他乡的亲人,也能通过社交软件“云相聚”。如今,大年初一的朋友圈,满屏都是年夜饭和初一早的妈祖面,大家总会调侃上几句,对妈祖面的品相和掌勺人的厨艺“评头论足”。在关于美食的欢声笑语中,远方游子的思乡情便潺潺流淌。
  正月初四过大岁,正月初五晨起吃妈祖线面,这是莆田与众不同的风俗,与明朝嘉靖年间抗倭的事件有关。将大年三十与正月初一再过了一遍,甚至会比大年三十晚的宴席更加丰富。对于很多即将结束假期返程的人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相聚时光。
  莆田的元宵节很特别,跨度之大,从正月初到正月底,都会有村子闹元宵;仗势之大,游灯、跳傩火、妈祖巡游……除了仪式,美食,也必不可少,祭祀祖先准备的元宵贡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五花八门的食品,加以家庭主妇们精湛的技艺,各样祭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贡品之上,常常会摆上一朵珠花或是一张红色剪纸,满满都是美好的寓意。
  清明的美食别具一格,“清明龟”,祭祀祖先的,与过年的红团有一点相似,也是由面粉与馅料揉成一团,而后用木刻的“龟印”成形。“清明龟”是白色的,中间有个红点。我本以为“清明龟”是仿制红团的食品,因涉及祭祀没有涂红。后来才知道,古人说龟与凤、龙、麟合称四灵,故“清明龟”寓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原料之一鼠粬草可作为度饥荒的食品,清明龟的存在,也提醒着子孙后代要有忧患意识,是祖先智慧的体现。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时光倒转,莆阳曾是南夷偏远之地,故此将端午节过成了“五日节”,日日都有不同的安排和风味。粽子不必提,“午时蛋”最有莆田特色。端午节当天中午,用艾草、菖蒲等植物煮水,并将蛋搁在里面。吃过“午时蛋”,洗过五味水,点过雄黄酒,不惧阴邪,不怕风气。
  中秋月圆,传统过节时,有赏月尝月饼的习俗,在莆田,有吃“芋滚米粉炒”的习惯。芋头、板栗、虾仁、五花肉与米粉混炒,是中秋佳节独特的一道佳肴。芋头在莆田方言中音同“熬”,吃芋头,是指清苦的日子“熬一熬”,一年就到“头”了,莆田人的乐观旷达可见一斑。莆田有句俗话:“吃米粉芋,有好头路”,这种食俗也包含莆田人民良好的生活愿望。
  冬至,岁兄。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对于新历意义上的年来说,这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莆田人把冬至看做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外的家人也会尽可能赶回家过节。冬至前一夜(冬至暝)饭后,家人坐在一起搓汤圆,寓意团圆。为了有趣,我总会把汤圆搓成各种形状,奶奶也从来没有阻拦过我,甚至也搓了元宝状的汤圆。形形色色的汤圆摆在一起,表达了对来年家运通达、六畜兴旺的希冀。
  第二天清晨,天未亮,长辈们已经在祖先牌位前摆好了八仙桌,点上蜡烛,放上准备好的物品,祭拜祖先。当我起来的时候,汤圆已经煮好,一颗颗白白胖胖的汤圆泡在红糖水中,红白颜色相映。趁热吃下,最暖人心,也给新的一天甚至过去一年的完美终结注入了能量。
  岁岁复年年,但传统节日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蒙尘,它刻在华夏儿女的基因中,永远不会更改。无论你身处何方,总有一个节日召唤着你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莆田人关于吃的独特记忆,也会随着代际传承下去,永不褪色。
  文丨陈佳颖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