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何清山肩负公司党委重托,跨越3484公里前往海拔3100米的林芝供电公司开展帮扶工作。一年半时间的援藏帮扶,何清山心中装满了回忆以及对西藏的依依不舍之情。 选择远方 风雨兼程 初到林芝,连日的殊途劳顿让何清山出现了鼻塞头晕等不适症状,完全没了临行前的亢奋喜悦。各种高原反应让他像是打了霜的茄子毫无生气。气喘、头晕、反胃,连上个楼梯也变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为了尽快上手林芝公司的相关业务,何清山没有一刻停歇,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主动了解林芝调度和供指的工作内容、业务范围等,积极投身到东西帮扶工作中,制定各种帮扶工作计划。 踏雪逆行 守护光明 2022年5月,何清山在收到因波罗电站异常跳闸导致察隅县停电的消息后,二话不说,主动请缨奔赴察隅波罗电站展开调查。 前往察隅的路险且阻,满天大雪中,何清山在翻越4座雪山,驱车12小时后终于到达察隅,他来不及休息,立即与电站工作人员分析波罗电站全站失压过程,此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察隅县人民守护光明。 经过各方人员的一天一夜不眠的全面分析后,最终发现由于波罗电站是径流式电站,为保护机组及引水管道,投运时调试人员对机组折向器参数进行调整,使折向器动作过于灵敏,频繁动作导致电网频率波动加大从而机组解列跨网。经与波罗电站协商后,决定在保电网的同时也要保机组,于是何清山携同电站工作人员历时4天完成了定值全面优化,大大提高了察隅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2022年7月,何清山在检查供指班组日报时发现,每日汇报的配网故障线路与调度台掌握的信息不一致,为核实真实数据,他牵头组织到现场进行配网线路图模校核。 当众人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设备情况十分不容乐观,大多配网线路的杆号、开关编号的铭牌要么丢失,要么残缺。在了解情况后,何清山立即开展全面清查配网图模工作,但这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县公司老员工大多已退休离开,熟悉线路的走向情况的人员少之又少,只能由何清山几个人亲自完成线路走向的摸排,有的线路两天才走完一条线路,走过的路已经把鞋子磨平了两双。 虽然工作很难开展,半年时间,何清山只完成了1/3的配网线路走向摸排工作,但为林芝的配网整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输血” 更要“造血” 帮扶期间,何清山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带领调控中心班组成员多次深入变电站、配网现场,在日常利用线上、夜大、微讲堂等方式进行专业培训共计40课时,一次次不厌其烦地答惑解疑,一次次严格细致的督促指导,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何清山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签订两份师带徒协议并为其量身制定培养计划,将单纯的技术“输血”变为主动“造血”,切实提高青年员工业务水平。 “千里援藏路,一世帮扶情,帮扶工作是一份责任,一份付出,更多的是一份收获,是一生的财富”何清山表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积极将福建配电网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当地供电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中,林芝公司配网透明化率指标现已稳居西藏前三;牵头的林芝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成功实现实体化运作,将对林芝的配网运营效率和供电服务水平有显着的提升。 尼洋河水不断推动着岁月的流转,帮扶的时间转瞬即逝,当初援藏时的铿锵誓言,如今仍历历在耳。帮扶虽然结束,但闽藏之情永未结束,雪域高原的桃树仍然绽放着福建电力铁军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