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家乡的小市场
【发布日期:2023-05-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黄鸿彬】

  平海是我的家乡,地处偏僻小镇,至今并无一个像样的大市场。

  家乡的市场一直发展不起来。主要的原因是地带偏僻。旁边的埭头镇,有一个比较大的农贸市场。因其大,交通便捷,人们就习惯了在那里做买卖,于是,人气日旺。若是平海要建个市场,与之相比,无论哪个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因此,就是要建的话,也是难成规模。但这并不能说,平海这边就不需要市场。毕竟,人居的地方,都需要交易。更何况平海是个渔村,还有农产品需要交易。因此,平海是需要一个市场的。

  还没有市场之前,人们都在街头摆摊做买卖。这样倒也方便大家。人们就是逛一下街,走走看看,有中意的就买下散去。只是偶会造成街道拥堵,影响出行。当人们仅是多以自行车代步时,那倒没什么问题。而到后来,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还有货车、卡车等出入,如此一来,就容易造成街道拥堵而影响出行,更存有安全隐患。于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镇里主街道的东头设个小市场,供大家摆摊做买卖。但那些做买卖的都不愿意去,一是固定摊点,收费是在所难免,而乡下摆摊的往往是一时的,特别是卖农产品、应季蔬菜的,还有一些讨海渔民零卖鱼虾的,就喜往人流量多的地方摆摊,几个小时卖完就走。如果去买个固定摊点,虽方便做买卖,但会增加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那样并不比临时摊点的要卖得好。就这样,那个小市场,也就没了人气。渐渐地,也成了虚设。再后来,中心幼儿园扩建,小市场被征用,自然消失成了中心幼儿园操场的一部分。

  但是,在街道乱摆摊做买卖,毕竟会影响人们出行,只好苦了负责交通安全的民警,得时常去维持秩序、引导等。直到2017年,疏港公路的开通。疏港公路,在当地俗称六十米路。目前有六车道,完全能满足车辆出入的需要。以后,还可随需要而扩建。疏港公路,解决了镇里通往市区容易出现交通拥堵的问题。而就在进入镇的入口处,在疏港公路与原莆平路之间设了个小市场。

  这个小市场,是人们出入镇里的必经之处,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双向可出入市场。市场虽然不大,安装了顶棚,防雨防晒,比之露天摆摊,是无可比拟的。后来街头挂上了“禁止摆摊”之类的提示语。几经引导,人们就自觉地去那里做买卖,小市场就形成了市场,再也没有人在街头摆摊了。人们一旦习惯了在小市场做买卖,若是在街头摆摊,反而不受待见。每天小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特别是购买海产品者众。尤其是夏日,慕名前来海滨游玩的人多。返回时,往往都会在小市场逗留一番,顺便买些刚捕捞上来的新鲜的海产品回去。

  今年,还在小市场附近的公路旁建起一个“免费公厕”。红瓦白墙,掩映在绿树之下,显得格外醒目。曾见一位老爷爷从公厕出来之后,特别停下来,回过头,又看了看,摇了摇头,大发感慨:“厕所都建得这么美,比一些人住的房子都好呢!”说实在话,从臭烘烘的、蚊蝇飞舞的露天旱厕,到室内水冲卫生环保的免费公厕,确有天壤之别。而今免费公厕,里面干净清爽,每个蹲位用隔板隔开,以保护隐私;旁边还设有“残疾人专用”位置,单是看看就倍觉温馨而贴心。这免费公厕、小市场,还有疏港公路同为乡下社会公共服务的设施的一部分,是政府为在不断改善乡下的宜居环境、为民提供贴心服务的举措和见证。

  家乡的小市场,是有形的小市场,还有一个无形的小市场,就是微信群,朋友圈。当下,手机的普及,老中青几乎人手一部,各种网上支付十分便捷,各种电商平台商品品类齐全,购物什么的只要点点手机就能搞定。那些买地方农产品的,如地瓜、花生等,还有卖海鲜的,他们经常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里晒要卖的物品。人们会根据需求,下订单,送货上门,经过查验、支付就完成交易。可谓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种各样心仪的物品。

  也因此,我们虽身处乡下,远离城市,购物什么的并不比城里差,便捷、省心又省力。尤其随着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打造。各村都有保洁员随时巡查清扫,以保持道路洁净;河道实行了河长制,增强了治理力度,确保河道清洁;还铺设了污水管道,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等等,让乡下更美丽,更宜居。如今,乡下道路四通八达,出行便捷;路边人行道花木扶疏,街道花坛四季花开不断,芬芳扑鼻;田野四时应季耕作,庄稼在变魔术般变幻;山上树木葱郁,空气新鲜,气温比城市里要低许多。一个夏日,一外来的人员初来乍到,对我说:“这乡下还真凉爽!客厅都没空调,还以为走进空调间呢!但比开空调还舒适哩!”也难怪一些久在城市生活的人都喜欢到乡下来避暑呢!

  从乡下小市场的变化,可见其变化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变化,而是整个乡下协调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也正因此而备感欣慰。

  我一直在乡下生活,经常会不由得回想过往,今昔对比,更能深切感受到乡下的发展变化,我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为乡下的美好幸福生活叫好,而讴歌一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