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桥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紧紧围绕市局“1213”部署要求,紧扣“派出所主防”定位,聚焦警情压降,开展主动警务,不断创新“枫桥经验”新模式,更加精准高效守护辖区平安。 传承平安共建 创新警务模式 今年1月15日,龙桥街道洋西某小区以许某为代表的业主反映洋西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异味问题,并纠集部分业主多次在业主群内扬言要上访。为化解矛盾纠纷,龙桥派出所多次协调村居干部、垃圾转运站负责人、业主代表进行协商,最终达成协议。5月18日,双方当场签订协议书,至此该矛盾纠纷圆满化解。 “枫桥经验”来自人民,矛盾不上交的背后,是始终保持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发挥无限民力,传承的是平安共建,创新的是警务模式。龙桥派出所把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网格员、单元长、小区物业等力量,搜集情况,应排尽排,争取化解在前。对于矛盾纠纷类警情,发动全警及时有效处置,要求巡逻人员及时发现制止矛盾纠纷警情,社区民警介入家庭邻里纠纷警情,研判分析重复警情、不满意警情,推动重复问题症结化解,对于复杂警情,借力内外力量联合处置,市局、分局挂钩民警参与共同处置,通过全市“一张图”上报,推动镇街和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传承工作经验 创新技术手段 “警察同志,我放在车上的酒不见了!”4月23日上午,司机小刘到龙桥派出所报警称,其车子停在龙桥辖区某广场地下车库,车上酒水被盗。龙桥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侦查,视频查找手迅速查到是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拿走了车上的高档白酒和洋酒。民警迅速出击抓获盗窃嫌疑人,追回还没来得及变卖的酒水。小刘对龙桥派出所快速破案追赃连连称赞,竖起大拇指。 “枫桥经验”为了人民,平安不出事的背后,是始终提升除险保安的本领水平,把“派出所主防”做到细微之处、关键环节。传承的是工作经验,创新的是技术手段。龙桥派出所在基层科技应用上不断做落地落实的功夫,做精综合指挥室,实时研判警情发案特点和社会治安形势,通过“一室”牵引“两队”,围绕辖区的治安薄弱部位精准补盲、把防控工作做在前、想在前,通过预警感知,落地核查流窜型盗抢骗人员、未成年嫌犯等,预警震慑降低现行犯罪。通过发公安提示函等方式,帮助学校、小区等,增设自建监控,织密防控网络。同时,不放松传统手段的功能作用,强化阵地管控、人口管理等,定期对典当行、二手手机店、二手摩托车店等,开展上门访查,从源头堵住销赃渠道。强化日常清查,行业管理实时宣防,出租房屋扫楼除垢,从最平常的警务工作做起,扎扎实实做细各要素工作。 传承为民初心 创新服务举措 “警察同志,我捡到一个小孩子!”5月10日21时许,龙桥派出所巡防蔡建东警组在龙桥街道华闽大厦附近巡逻时,一名路人看到警车后紧急向警组人员求助。警组人员将小朋友带上车,在询问小朋友父母电话时,小朋友称不记得但是知道其家住在古谯楼附近,警组人员请求双洋空管站无人机支援,无人机迅速飞到古谯楼附近喊话。通过无人机喊话后,小朋友父母赶到龙桥派出所将其孩子接回。警组人员叮嘱家长陈先生注意看好孩子,陈先生表示非常感谢,并于5月11日当天制作锦旗送到所里表达感谢。 “枫桥经验”服务人民,服务不缺位的背后,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牢记立警为公执政为民宗旨使命,把民意放在首位领跑警务。传承的是为民初心,创新的是服务举措。龙桥派出所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切实办好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做强警务室建设,让“24小时亮灯”的家门口警务室成为便民服务集中受理点、平安建设巡防联系点、治安调解警民联络点,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和“综治+”社会治理中心,利用六级穿透平台,用好社区反诈宣传微信群等,把安全宣传、便民服务等触角延伸到最前沿。做优综合服务,发挥综合指挥室和无人机空管站优势,先后帮助群众找回走失家人15人,10分钟内找回失踪儿童的事迹被央广网报道。推出护企惠企模式,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服务延伸到哪里”,联合安福管委会入驻兴安社区(网格)警务工作站,设立警企服务台,为用工单位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政策咨询、企业商标注册、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已有8家单位入驻兴安社区(网格)警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帮助和咨询,切实将服务做到群众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