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20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都不陌生,那时算盘的实用范围很广,大到国家行政机关、银行、企事业单位,小到商店、粮站及农村生产队等有经济账务往来的单位办公桌上都有算盘,是每个单位财会人员所必需的算账工具。一个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都掌握在小小的算盘之中,曾有“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之说。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器的普及,算盘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变得不再常见,已走进历史的博物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我对算盘却情有独钟,至今家里还保留着几个过去用过的旧算盘。前几天我爱人清理卫生时,在我书桌底下翻腾出来几个旧算盘,准备放进垃圾桶弃之,我发现了急着抢回来说,这几个算盘陪伴了我半个世纪,现虽然用的不多,可算是历史文物的传家宝,我要好好珍藏。我把算盘拿在手中,细细端详一番,禁不住用手指上下左右拨动着算盘珠,嘴里还念叨着“小九九”珠算口诀,那清脆的“啪啪”声在我耳边响起,睹物思情,那份我与算盘的情愫涌上心头。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珠算,那时家里穷,没有钱买算盘,父亲便从亲戚家借来一个黑色的算盘让我先用着,并对我说,你是我们家族中第一个进学校读书学打算盘的人,勉励我要好好学习打算盘,长大当个掌柜人,这是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寄托。后来母亲为了我学好打算盘,就用省吃俭用的钱给我买了一个崭新的枣红色算盘。我见了喜出望外,一串串鲜亮的珠子像山楂串一样,我双手在算盘上来回滑动,那手感光滑细腻,心情非常舒畅,用语言很难表达,千言万语化作动力,我一定要努力学会打算盘,长大当个会计,不辜负父母亲对我的期望。我爱不释手地用块布把母亲买给我的算盘包起来,然后用布条系在两头,第二天与书包一起背在身上,兴高采烈地去上学。在课堂上我认真学习老师讲珠算课,学打算盘,在家里有空就背珠算口诀,老师讲珠算口诀是老祖宗留下的秘籍,是学打算盘最好方法。 小小算盘大有学问,要学好熟练,打好算盘,还真不容易。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勤学苦练,在学打算盘的同时,背熟珠算口诀,从加法 “一上一”到减法“九退一还一”, 从乘法 “一 一得一” 到除法 “九八下加八” 等口诀倒背如流,这也给我学会打算盘,长大工作奠定了基础。 初中毕业后,那时正遇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家里穷,读不了高中,就回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生产队长知道我会打算盘,就选我当生产队会计,不要小看小小生产队会计,可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还复杂得多,要负责生产队的生产成本核算,社员每家每户的工分计算,分红,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分配等。那时数量计算单位是一斤16两制,比现在的一斤十两制计算复杂多了,那时学珠算一定要会运用16两制的0. 625计算公式,我都认真背熟,运用自如。社员们都夸我这个会计当的好,算盘也打得好,我们每家每户的账目都算的一清两楚,是大家信得过的好会计。 1962年,我响应国家号召,弃笔从戎,后提拔了干部。因我会打算盘,在部队先后担任了连队司务长,师军垦农场会计,团军需股长等后勤工作职务,每个岗位都离不开算盘。从军队转业后,在工厂担任领导职务,那时时兴责任承包制,每个科室,车间都要制订经济考核指标,实行成本核算,都要与算盘打交道。退休后,自己还建立了一本家庭经济账,记录一年来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年终进行决算,每天都要拿起算盘“啪哒啪哒”几下,可以说算盘陪伴了我一生,算盘给我创造了工作条件,算盘给了我人生财富,算盘给了我人生幸福,我的人生凝聚了悠悠算盘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