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连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庄,位于仙游县盖尾镇。该村建于南宋隆兴年间,占地面积达2.5平方公里,是一座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个村庄由连春晓始创,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规模宏大的前连村古民居群。古民居群共由16座古民居组成,平面布局呈“丁”字形,长达2.5千米,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这是一个仅存于福建省、甚至全国稀有的“丁”字型布局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从先祖连春晓开始,一共有4子、24孙、99曾孙相继五代同堂,人丁兴旺,在不断扩建中形成规模。在这些古民居中,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古民居群坐北朝南,外观十分壮观,用青瓦覆盖,更显出了古民居的气势。 根据历史记载,前连村因其世代传承的耕读之风催生了众多文化名人,其中不乏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教育家。南宋时期的右丞相、镇南大将军连沿公以其文韬武略名扬朝野;连上进、连上拔兄弟则在科场摘桂、坚旗立匾;连元灿以登进士第而闻名,其诗词佳作流芳千古;连谦、连文显、连原清等人在教育界也有所建树,他们的学术成就备受赞誉。可以说,前连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处不可我得的文旅胜地。 前连古民居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独特的“丁”字形与“凸”字形相连的布局,使得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三进五院”的格局。家族的公共生活区域和私人生活区域被明确分开,实现了空间的分层和互通,同时也保持了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前连丁字形古民居群共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进院常常设有交际厅、会客厅等公共场所,是家族接待贵客和开展公共活动的场所。中进院则是家族祖先供奉之处,设有神龛和祖先牌位,是家族文化信仰的核心地带。后进院则是家庭住所和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功能齐全的场所。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朝南的小天井,使得室内充满自然气息,同时保证了充足的阳光和自然光线。前连丁字形古民居群在建筑外观方面采用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风格,大门悬挂着红灯笼和对联,显得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建筑内部装饰着木雕、石雕、灰塑等工艺品,山墙、门楹、窗棂等处都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多采用天井和过道相连接的方式,使得整个空间通透明亮,同时也实现了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目的。 在明代时期,连治丞(俗称阿头)率领子孙从连坂移居到前连,经过辛勤创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家族。据记载,该家族先后建造了16座大厝,其中6座位于莆田前连丁字形古民居群中。最早建造的阿头祖厝及田厝等6座大厝营建在“丁”字形横画上,反映出连氏家族的传统理念:追求人丁兴旺和子孙发达。除了横画上的6座古民居外,前连古民居群中还包括8座建造在“丁”字形竖笔画上的旗杆厝、阿五亭和阿六亭等建筑,以及建造在“丁”字形钩笔画上的下过溪厝和上过溪厝。这种排列方式不仅体现了连氏家族的传统理念,也彰显了古代中国人的风水信仰。据说,丁形布局能够带来好运和人丁兴旺,钩形布局则有挡煞避邪的作用,为家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 前连村的古民居群是福建省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之一。据了解,村内现存的古民居群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包括田厝、旧厝、中厝、尾厝、阿头祖厝、仙公厝、下张厝等多个文物点。每个文物点都是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在村内的古街上,保留了明清时期风貌,漫步在这里就仿佛穿越回到了古老的时代。所有大门两旁均用雕刻有人物花鸟图案的青石板砌筑,显示出古民居的端庄大方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走进各大厝,可以看到大厝的所有窗户、门户都采用了木雕古钱圈、菱形等几何图案装饰,而各厝门前外墙中部则镶嵌着用红砖雕刻的各种人物、花鸟图案。这些装饰的细节之处,体现了古代建筑工匠对于美学追求的独特见解和技艺精湛的表现。在每座大厝外院,铺筑着红砖铺筑的一个宽阔的大埋,这是为了纳天地水和左右长生水进堂,也作为村民夏夜纳凉的场所。 前连村有94%以上的人姓连,这是该村的一个特色之一。前连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与“连”氏家族的祖训族规密不可分。家族内部有一条全族人共同遵守的法则,即不在大厝前新建房屋。这一规定不仅考虑到了村民的生活需要,更是为了保护和维护前连村的古民居群。因为这些大厝所处的位置、布局、建筑形制等都根据传统的风水学思想来设计,故而能够体现出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前连丁字形古民居群是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素养的珍品之一。当地政府举办了一系列与前连村文化和历史相关的活动,如定期祭祀和族谱修缮等,进一步丰富了前连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为当地村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