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宋代,莆田湄洲屿都巡检林愿之女,通晓天文气象,能预测天气,常在海上救助遇险船只,她用宝贵生命换来了百姓的平安,她就是被人们称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妈祖。千百年来,随着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延伸,妈祖信俗从沿海各地传播到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目前,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妈祖分灵庙已达4000多座,全球有3亿多妈祖敬仰者。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传奇剧《海神妈祖》,通过传统底蕴深厚、地域风格独特的莆仙戏将妈祖的感人事迹进行艺术创造。剧情根据海内外广为流传的妈祖故事,玄通授书、焚厝引航、乡亲拜谢、伏机救亲、心许大海、投海救难等编创而成,其格调高雅,脉络清晰,以叙事诗般的艺术手法,演绎的是北宋初年妈祖从凡人到海神的故事,刻画出妈祖扶危济困、舍身为民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而且淋漓尽致展示出莆仙戏演绎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独特魅力。 《海神妈祖》不仅仅将妈祖林默娘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凡人、憧憬爱情的女子,还将林默娘还原为一个置身于丰富复杂社会结构中的人,显示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矛盾与世俗牵累,将她放在一个非常具体而微的社会关系网中来表现,以此挖掘、深化人物形象内涵,写出了一个更为鲜活、立体、饱满的人物。而在将神圣人物的日常生活叙事推向极致的同时,又将她救度众生的情怀推展到更为博大的境界。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主题与发现,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又充满浓浓的民间气息。 第一场“玄通授书”,林默娘从阿龙送给她的鹦鹉螺中听到了海的声音,隐约感到海上要出事,果然还是出了事。此时,她虽能感知到一些海上的异样,但还不能完全预测到海难。这样写是真实的,由模模糊糊的感觉到渐渐强烈的先知,再到准确洞明的预测,直到奋不顾身地投海,林默娘一步步地割舍人间情感,逐渐走向了播撒大爱的壮举。在玄通道长赠予她《玄微妙法》之后,第二场“焚屋引航”这一情节,林默娘焚烧自家古屋,在黑夜中燃起大火将所救援的对象“具体化”,为远道而来的波斯商人马库斯的蕃船引航。莆田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时海港众多,商帆云集,很早就有远洋通商的传统。可以说,这不仅是艺术想象力的产物,更是唤醒了人们对于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记忆。中国文化素有标举仁义精神,林默娘对海上所有生命的救护,尤其是为救无亲无故的外蕃商人不惜焚毁自家古屋的行为,显示了她对于生命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平等无私博大的爱,可以说这一改动富含深意,彰显的正是中华海洋文化精神对于中国传统仁义精神的弘扬。 剧作家姚晓群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将林默娘身上背负的社会价值评价与个人生活追求的矛盾,放在她的家庭关系中,尤其是默娘与其母的情感纠葛上来表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母亲都希望女儿长大了有个好归宿,相夫教子,平安幸福。林默娘的异能与救人善行乃至焚屋引航的壮举,固然使她成为乡亲以至航海者交口称赞的好人乃至女神,但也让她承受了世俗异样的眼光与非议。林母越发担心女儿会嫁不出去,并担忧她会为了救人而奋不顾身,因而生气、责备,甚至将女儿关在机房织布不让她出门“野”。而默娘则如平常人家的任性子女我行我素的同时,又以小儿女的娇痴来化解母亲的怒气,林父则在妻子发怒时扬眉立目地暗示女儿前来认错和解,父女一唱一和地配合着哄林母开怀,这些都活脱脱地演出了普通人家庭中常见的夫妻父女关系,温馨中又透着些许诙谐。母女情感的纠结、互动终于在后来的“梳发立志”这场戏达到高潮。 同时,剧作家姚晓群没有放大林默娘神的一面,而是着力从她作为普通人写起,并进一步展现其不断摆脱人性、割舍欲望的痛苦过程。剧中通过发生在默娘身边的海难事件及其她自身不断地思考,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可亲可敬的女神。默娘父兄在海上遇险,被母亲关在织房中的默娘,只好元神出窍前往营救,终因道力不足未能救回兄长,在默娘悲伤自责之时仙师赐予她可以助人驭浪飞行的天衣,但因默娘尘念太重,天衣飞不起来,于是,默娘决意梳发立志,嫁身大海,放弃家庭之爱、男女之爱,斩断尘念,全身心担负起救助海上众生的使命。在这场戏中,已经失去了儿子的母亲,从不愿、不忍、不舍女儿终身不嫁,终至被女儿志向感化,亲自为女儿梳发,含悲忍泪,情绪复杂;而默娘亦是悲欣交集,让母亲给她梳她自创的可保海上平安的“帆髻头”,“发如海,髻是帆,线为缆,针为锭。今日梳上帆船头,帆悬四海波涛静,平安顺遂家家宁”。观众从剧中林默娘母女身上,看到了他们熟悉、亲切的,与民间人文精神、世俗人情及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家庭伦理结构、传统亲情关系,其间涌动着强烈而动人的戏剧性与张力。 应该说,在表演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伏机救亲”这场戏。为了表现林默娘元神出窍飞临海上救护父兄的“神异”场面,这场戏则是静默的,引用了莆仙戏“魂魄相随”的传统程式,设计了一个形体、装束与默娘一模一样的女子,从边幕由默娘背后缓缓走出,做着与默娘一样的动作、表情,人物元神出窍的神秘与安静下隐伏着对父兄的深重担忧;两个演员高度吻合的动作很是耐看有味。可以说,莆仙戏《海神妈祖》的舞台表现达到了“写新如旧”的初衷,显现着有如传统戏的风骨与韵致。 在舞台呈现上,《海神妈祖》还充分运用莆仙戏的古老表演科介、曲牌等元素,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通过现场演出使观众深深地感觉到,主创人员对于莆仙戏的传统艺术积淀非常尊重,在继承基础上出新、在活学活用中坚守,创作手法是严谨慎重的,同时也是科学的。《海神妈祖》在情节设计和表现手法上都着力突出了一些新意,主演黄艳艳在表演中展示了莆仙戏花旦的诸多特色科步,让海内外许多戏剧界专家和老一辈的莆仙戏迷赞叹不已,掌声不断。 在唱腔音乐上,充分运用莆仙戏丰富的曲牌,同时还注重根据剧情推进需要吸收丰富的民间音乐。如最后一场,王氏为林默娘梳发时,巧妙地运用了十番音乐,音调古朴、和谐、明快,既符合她嫁身大海的举动,庄重中有几丝悲意;又与莆仙戏的音乐风格十分吻合。 创新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动力,在具体的创作、探寻过程中,充分运用莆仙戏独有的传统艺术手段的前提下进行新的创作。比如人物的服装,既有利于莆仙戏的科介表演,又符合时代,符合人物的身份,在色彩的搭配上又给人以美感。舞美上使用了威亚技术,增强了舞台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现代的灯光音响更是从有利于表演的发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总之,整部戏在编、导、演、音、美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生动的情节,结构紧凑、合情合理地塑造了不畏牺牲、充满大爱的妈祖,剧种特色鲜明浓郁、舞台呈现简洁大气,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舞美,都让人体验到传统莆仙戏全新编戏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