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莆田湄洲日报社高级记者、原副社长、故乡莆仙作家郑金铸为举办莆田市建市40周年暨第五届诚信书画展活动,前来请我题词。记得他曾撰写和拍摄的8部著作,我曾为他的《涵江潮》《情系闽中》《壶兰走笔》和《沃土深情》等4部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写序。重翻大作,都是撰写莆田涵江和莆阳大地等题材的集子,可谓十足的乡土文学,不愧为热爱乡土的勤奋作家。 无巧不成书。多年后,又一位故乡仙游的乡土作家刘建成,再请我为他新著散文集《夕阳路上》写序。他也是位勤奋的乡土作家,我曾为他出版过的3本散文集作序。 第一本散文集《人生如歌》是2011年出版的。那年,我在莆田城厢采风,编写《走进城厢》报告文学、散文集,仙游作家带来刘建成的散文集请我写序。我读完书稿后,概括了这本文集的“纪实、真情、实感、文采”8个字。全书分为“童年如梦”“故园如画”“往事如烟”“红歌如潮”“世事如鉴”等辑,得知他出生仙游故土,亲生父母早逝,童年曾受过养母虐待的些许身世。后考上师范学校,当一名教师。他对创作很有兴趣和专注,退休后应邀参加仙游县政府有关史志和年鉴编纂,乡土之情,如歌如画。 刘建成大抵每隔3年出版一本集子。第二本散文集《岁月有情》于2014出版。我当时参加莆田市《校园文学丛书·小学卷》首发式,感到当老师的刘建成对校园文学是有贡献的。我在这本文集为他写了4个短句:“童真童趣”“乡土情深”“求学求知”“读书读事”。其中的童年抒旧,充满着桑梓胸怀。 第三本散文集《笔情墨趣》,于2017年出版。此散文集更是充满乡土气息。故乡情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难以忘怀,尤其是故里的人和事,更是情趣横生,凝聚于笔情墨趣之间。 新近谋划出版的散文集《夕阳路上》,理应早些问世,但因新冠疫情严重期间,出版时间拖延。因相隔时间长些,本书篇幅也相对多了些。全书共分7辑,约20多万字。此集取独特“视觉”,所搜集的散文均为70高龄之后所写,“我讴歌夕阳,在夕阳中拾趣/我赞美夕阳,在夕阳中沐浴/我亲近夕阳,唯恐夕阳的余晖渐渐散去……” 本书第一辑“沿路风光”,如《忆高阳》篇回忆在故乡石苍乡北部山区的高阳村生活情景,历历在目。石苍高阳,风俗民情独有特色,此地山高林密,物产丰富,常利用假日上山找药材。高阳又是革命基点村,40多年后回忆那段山区生活,心潮澎湃。 第二辑“睹物思路”中,《老家de板凳》,对老家的一条板凳尤念念不忘,回想这条板凳的多种用途,贯穿着对老家的乡情、乡恋,多年后如今还在沿用。 第三辑“驿路梅花”中所写的《文友》篇,写了所认识的故乡作家、书法家与文友,交往志笃。这些文友帮助他的创作,友谊难能可贵。 第四辑“直言之路”,写了《母亲河的脸色》,回忆小时在母亲河木兰溪玩耍,后母亲河受了污染,变了脸色,经治理,脸色又好看了。但愿木兰溪母亲河的脸色永远保持好看。 第五辑“书山有路”,其中《被卷入漩涡的人》系读书有成,读了冯骥才《漩涡里》即与故乡村镇联系,颇具风情。 第六辑“心路历程”,记述了老年继续上班的情景,初心不忘,匠心犹存。 这6辑均用关键词“路”为串词,每辑都以“路”贯串,蕴含着“夕阳路上”的品味。他写道:“我常常散步在木兰溪畔的大道上,拖着越走越长的身影。此时夕阳依旧耀眼,此时夕阳光彩,我觉得最幸运的是还能走路……”(《代后记》)这里的“夕阳”路上,也会引起老年人的共鸣。有一年,我随福建省文联采风团到大西北访问。有次坐在车上,沿着黄河边驱车,见天边一轮夕阳红彤彤的,染红了大半个天。可贵的是,夕阳无限好,好像并不近黄昏。愿大家在“夕阳”路上自由行走,不必担忧什么时候“黄昏”来临。 第七辑“莆仙方言俗语”,贵在对流传民间的部分方言俗语、谚语的诠释。体现了故土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材料前年均收集汇编在仙游县政协编纂的文史资料集里。 乡土作家刘建成长期创作在家乡,对故园的热爱和真挚感情无可言表。其作者往往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学有关,又和谱写和美乡镇的新篇联系,为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建设尽力,贡献出自己的余晖,是应该鼓励、支持的,其热爱故土家园的创作精神难能可贵,这是值得褒扬的。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著如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所写的《故乡》,留下“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名言。沈从文所写的“边城”故乡,至今犹感新鲜、引人。愿乡土作家和创作更加繁荣昌盛!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