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
【发布日期:2023-07-26】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次】【作者:杨朝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种契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文化基础、伦理基础。比如,民为邦本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天下大同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知行合一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等,都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深刻认识和把握这种契合性,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中国特色,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文化力量。从民为贵到以人民为中心,从革故鼎新到守正创新,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协和万邦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治国理政中得到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而且更加为自己的诸子百家、汉唐气象、礼乐典章而骄傲,更加主动地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也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更加主动地推进两者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