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汇成大河,奋力地把山劈开,把土划破,才有希望奔向大海。”今年初,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中国人民战贫脱贫的顽强意志和生存智慧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广泛共鸣。浸润着中华文化、饱蘸着中国精神的影视剧,既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愈加深入人心,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底蕴、强大的生命力。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纵观古今中外,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证明了“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宛如大河浩荡。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结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天人合一的人文气质,到深蕴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民族精神,再到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的治理智慧,这样的文化基因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赋予当代中国独特的发展优势,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命运,我们深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当今世界,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真正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并不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有力表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人类文明是多样的、多彩的,各国能够基于自身文明传承和实际国情走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正如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认为,中国给“现代化”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我们深深懂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道理,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历史上,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不断发展。而今,中国式现代化也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推进和拓展,并以平等交流互鉴的方式丰富人类文明,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我们坚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