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是宋朝朱熹笔下描述桂花在瑟瑟秋风中,依然挺立茂盛,枝叶稠密,碧绿精巧, 姿容姣美,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农历的八月是桂花的专属,每年此时,丛桂怒放,陈香扑鼻,秋风吹拂。趁夜静轮圆之际,约三五好友,把酒赏桂,谈古论今,岂不是人间最美的景致。 小时候村边上有一棵非常古老的桂树,我们需要两个人才可以将树环抱。每当夕阳西下,我常与几个小伙伴去桂树下采摘桂花。我们几个小孩子抱着粗壮的树干拼命摇晃,希望能将那些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的“黄金屑”摇下来,泡在我们的水杯里,当茶喝。然而我们还没长大,力气不够,常常力不从心,只得用木棍敲一些下来。 长大一些,我学会了爬树,就可以跟男孩子们一起爬到树杈上,拽住一根树枝用力摇晃,一片片黄雪片便飘落了一地,树下的伙伴们便尖叫着哄抢,却也没忘给树上的我们留一些,这或许正是“人类幼崽”最初建立起来的公平厚道吧。 我随父母搬到城里上学后,家属院里也有一丛丛桂树,每至仲秋,院子里的桂花便铆足了劲头,开得十分繁盛,院子里处处飘洒着桂花的清香淡雅。每当我嘴馋了,嫌弃家里的饭不好吃的时候,母亲便带着我来到桂树下采些桂花做桂花饼。为了省力,我常常带着一把雨伞,母亲负责摇晃树枝,我则将雨伞反过来举着,这样,落下来的桂花全部收入我的雨伞中。不大一会儿,我们的袋子变得鼓鼓囊囊,母亲便牵着我的手回去,将采摘好的桂花洗净,留一些晒干当茶喝,其余的母亲便用来做桂花饼。 母亲的手很巧,将洗净的桂花剁碎洒入面糊中,再打入几颗鸡蛋,放两勺糖,倒入刷过油的平底锅里,不一会儿,桂花饼的馨香溢满房间,我常常咽着唾沫趴在锅边等候,几分钟的时间竟觉得十分漫长。好不容易等到饼子出锅,等不及晾凉便狼吞虎咽,嘴里有时被烫起了水泡也全然不觉,只顾享受桂花饼的香甜、可口。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母亲总是利用一些自然资源改善我们的伙食,春天,给我们做槐花酥,夏天为我们做野菜包子,秋天便是桂花饼、桂花酥……我在母亲用心里享受着四季的美食,沐浴着自然的恩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又是桂花飘香时,我再次想起了母亲的精心细作,更加怀念她自创的家传美味。在这个深秋的月夜,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了桂花饼、桂花酥供于母亲的遗像前,希望天堂的母亲也可以享受到桂花浓郁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