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广阔 厚重 深沉
——读《永不熄灭的心灯:俄罗斯文学大师群像》
【发布日期:2023-1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蔡旭麟】

   深刻影响过中国几代读者的俄罗斯文学,从传统经典大师,到现代新锐作家,他们光辉的作品铺展和衔接在一起,就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社会的宏伟画卷,是那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年代的多重雕塑。一个个灿若群星的名字,高悬在人类文明的天空,至今还在温暖着无数孤独、无助和迷茫的目光。

   上下两卷本的《永不熄灭的心灯:俄罗斯文学大师群像》,宛如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平原上裸露的神秘陨石,吸引着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和无趣中起身,走进俄罗斯近现代20位文学先驱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走进他们的亲情、爱情和友情,走进他们创作的风格相近或相异的卓越文本……从“俄罗斯诗歌太阳”普希金“隆重出场”,到“流亡诗人”布罗茨基“悄然谢幕”,依据人物生辰的先后顺序“精雕细刻”,几乎每位人物都特点鲜明、呼之欲出,拥有浮雕般的质感。每个人物都相应设置一个章节,篇幅不一,在每个章节展开之前,对人物的生平事迹都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好似线条简洁的素描。一旦进入主题,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活动、主要事件、主要作品成了叙述的重点,书中进行了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将无关的时间枝蔓进行删削,就像一名手工艺人,细心而又大胆地使用着刀斧。

   “广阔、厚重、深沉”,是我对俄罗斯文学素有的印象。在大师们富有神性的笔触下,宽广的视野、重大的题材、宏阔的叙事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对历史环境的广度刻绘、对复杂人性的深度挖掘,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让人由衷赞叹。这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历经时光的淘洗,依然在为数不少的读者心中大放异彩。持卷而阅,仿佛双手捧着俄罗斯原野上的阳光、雨露、森林、草场,耳畔掠过万马奔腾刮起的疾风,一股股浓郁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从普希金时代崛起的俄罗斯文学,被学者们划分为“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白银时代”实际上包含了“苏俄时代”,亦即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文学事业在艰难曲折中的不断前行。

   顾名思义,“黄金时代”是俄罗斯文学至高无上的巅峰期,英才辈出、巨著传世,长达一个世纪的辉煌。生于斯成就于斯的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随便从中拎出一人,都是文学史册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学泰斗、荣耀王者。如果打个比方,此时的俄罗斯文学是幕后演员阵容强大的金色舞台,那么,先以诗歌闪亮“登场”,继以戏剧华丽“暖场”,再以小说盛大“终场”,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普希金以诗歌名世,他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同样誉为“经典”;因戏剧《钦差大臣》和小说《死魂灵》“震撼了整个俄罗斯”的果戈理,最初是以诗歌步入文坛;一生追随普希金诗歌灵魂的莱蒙托夫,连死亡的方式也惊人的相似;出生在大农奴主家庭的屠格涅夫,却以叛逆的作品《猎人笔记》向农奴制开火;躲避赌债期间完成的名作《罪与罚》,奠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崇高的文学地位;创作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鸿篇巨制广受爱戴的托尔斯泰,凄凉地病逝在离家出走的路途中……

   伴随着战争阴霾和社会变革的创痛,光焰万丈的俄罗斯文学,逐渐过渡到风光迥异、景象全新的“白银时代”。跨入二十世纪,俄罗斯社会各种思潮交织和碰撞一起,给并非净土的文艺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吸收了各种流派理论的养分,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仅就诗歌来说,就有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未来主义、意象派及其他诗派,涌现出了一大批卓尔不凡的诗人。蒲宁、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俄罗斯诗歌的繁花似锦。早在十九世纪末,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新纪元的高尔基,初试锋芒,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红色长篇小说《母亲》的问世,扛起了社会主义文学的伟大旗帜。作为革命文学导师的他,与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一道,成为苏联文学正面宣传最具话语权的代言人。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哪一部作品不是掷地有声、名扬四海?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静静的顿河》,更是卷帙浩繁、史诗品质,“广阔、厚重、深沉”的特点一览无遗。

   当年,茨维塔耶娃曾意味深长地说过:“诗人生来都是被放逐的!”一语成谶,在当时不正常的高压政治气候下,许多人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或流放监禁,或流亡国外……耐人寻味的是,流亡国外的蒲宁、索尔仁尼琴和布罗茨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留在国内的帕斯捷尔纳克,也因小说《日瓦戈医生》而摘得桂冠,却迫于压力不得不拒绝领奖……这些苦难深重的经历,给俄罗斯文学抹上了沧桑的色彩,从而有了一种金属般坚硬的质地。平心而论,这些诗人也好,作家也好,他们中大多数人充其量不过是被边缘化的有着自己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真诚地与火热的生活携手,真心实意相向而行。可是历史却给他们开了这么残酷的玩笑。他们个人的不幸遭遇,是苏俄时代冷酷无声的悲剧,是俄罗斯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痛,更是人类文明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曾经一度让位给欧美文学、拉美文学的俄罗斯文学,重新在国人的心目中找回了位置。它那优秀的文学传统和文本,过去曾经哺育了无数饥渴的心灵,今后还将滋养着万紫千红的未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