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寨,原名“九龙寨”,海拔1100米,距村部约5公里,位于仙游县西苑乡凤山村山庄自然村,占地面积约三十多亩。 在以前,如果没有开通那条“木头路”,登九云寨必定要经过九云寨下那一个古老而又有历史感的雄关隘口——“九云寨门”。多年山林未开发,山高林密,又有“木头路”可走,所以很多户外旅行者不经意的错过了,其实就在那三岔路下。“九云关隘”用石头垒成约长20米,高2.5米的围墙,左右依山而围,只留高2米,宽0.9米的一个寨门,真是“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九云寨下这条古道在古代是社硎一带通往德化的快捷之路。即便新中国成立后,在度凤线(度尾-凤山)公路未开通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凤山乡一带(凤山、前县、前溪、柳园等)村民通往社硎、县城等地也都要经过这条古道。据说,1944年林汝湳、黄国璋、苏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撤离东湖中共省委机关前往度尾后埔时也是走这条古道。 宋代黄岩孙的《仙溪志》载:“宋乾德五年,仍析仙游县来苏里入兴化县,析泉州德化县九座山入仙游县,定为四乡二十六里”。也就是说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67年)前原,九座山一带隶属德化县,现今住民还一直与德化、永泰有来往。另据《仙溪志·道里》载“仙游之境,南际温陵,东抵莆田……邑有山路三:东出游洋,西出九座山、德化”;又据95版《仙游县志》载:“仙游至德化,宋代已是通往县外三大通道之一。出县城西经土坑、白塔、樟林、苦溪、坑朴、蜚乌、圣山、西苑、柯岭、九座寺、凤顶至德化县乾头。全长33公里。其中,凤山乡磨石岭至德化县境路段宽1.5米石砌道路,至今保存完整。” 从九云寨门再爬0.5公里就到了寨里,寨里为阶梯结构、逐层而上,绕寨里一周约1公里,可容纳上千人。现存寨门、石臼、寨墙、房屋地基、石条石块等,是目前仙游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山寨之一。南面300多米垂直悬崖、万丈深渊,东西两面石壁拔地而起,北面用石头依峰而垒成的围墙最高达2.5米。群山之巅,四面陡峭,易守难攻,壁垒森严,完整的一个寨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明末清初,各地教会盛行,如白莲教、天地会等,一时朝野惊恐,又无法肃清,朝廷只能责成地方推行清野战术的同时,广筑寨、普练民团。这一时期,各地构筑了大量寨堡。据了解原凤山乡一带基本每个村庄都有寨,凤山又是天地会的秘密基地,得天独厚的九云寨既是必经之路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九云寨也许正是那时兴起的“安全寨”。 二十世纪初,仙游境内多支民团各自为政、弱肉强食。据说陈国辉部分残余部队由于拒绝收编,逃往九云寨,后被消灭;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刘子宽部窜逃凤山,亦在此落草,后被政府击溃…… 九云寨既是一个神秘的雄关隘口,同时又颇具历史传奇。 提到土匪占山为王,顺便提一下原凤山乡九溪村的“九溪舜”,上一代凤山人“人人皆知”。 据老一辈说,九溪村原为凤山乡一个自然村,那里地贫物稀,民风剽悍。“九溪松”生有四个儿子东、西、舜、尾妹,有一天四兄弟去县城挑盐,在度尾抢了县民团哨兵的两支步枪,回去后老三陈舜英网罗了些地痞及全村人,当上了个小土匪。陈舜英人称“九溪暴、九溪舜”,人多时达一个营,陈舜英自封为营长,之后被陈国辉部收编了,驻防漳州。 1932年,陈国辉被扣留时,其部下从漳州逃到凤山九座寺。陈舜英部跟着民军从凤顶到德化,一路上收集了很多败兵败将扔下的枪支子弹,又买了些重机枪、轻机枪,后来因“被人约束,不自由”,又率部逃回了九溪,当自己的山寨王。 1932年9月,永泰悍匪陈培芳被国民党十九路军追剿落荒逃亡九溪,受伤的陈培芳被九溪陈舜英捕获,软禁在九溪。因陈培芳先前曾搜刮大量金银财宝埋藏地下,陈舜英意图套取宝藏后再处决,陈培芳自知死期已到,遂起自杀念头,乃每日收集所获鸦片,一次性吞服而亡,剩下的部下就全部听命于陈舜英,后陈舜英股匪归顺于闽中张雄南部队。 1939年,张雄南因不服从领导被德化保安旅梁为焯击毙于西苑乡凤顶隔附近,自止群龙无首,人心涣散,残余部队一面仓皇抵抗一面向深山逃窜。陈舜英的警卫乌柄陈金钗眼看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遂把匪首陈舜英打死,献于保安六团一部林承桂并率众缴械投诚,归顺民团。 新中国成立后,九溪民团被解放军打散,有些改名换姓逃往别处,九溪村也就不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