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廿八日,一个女娃在锦南蔡哥家中呱呱坠地,蔡哥一家喜出望外,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四个哥哥了,这女孩的降临,蔡哥可谓是儿女双全。 蔡哥家境不算特别富有,但家在海边,有一艘船,可以出海打鱼。有几十亩的滩涂,年年可以养殖海蛏,一家人在当地也算小康人家。 这个女孩子就是后来的“孝子妈”。她自幼聪慧,三岁时就会帮大人积网,纺织衣服,喜欢缠着哥哥讲私塾里的故事,六岁时便会背诵《三字经》,理解文中的各种典故,关于孝行的文字她特别有兴趣。 蔡家有女初长成,引来邻村朱公识。 却说朱寨鹅下有一居士叫学准,家一长子梓士,为人豁达忠厚,心和性良,胸怀有志,也是一表人才,只是家道贫寒。经媒人说合,女方不嫌弃男方家境不好,只仰慕男方为人,所以没费什么周折,他们两人姻缘就定了。 结婚这天,天气特别冷,寒风凛冽,海上吹来的风顺着梓士家那低矮的瓦房间隙,呼呼作响地钻进了屋里,当晚还下了霜,房上,盐场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屋内跟屋外几乎是一样的冷。梓士家贫,结婚没有大操大办,只是一家人吃了一顿有鱼有肉的晚饭而已。蔡女娘家那边有个风俗是新娘入洞房前要到公婆家问候。当蔡女走到公婆的房间时,她被床前的情境惊呆了,那是一张简易的木床,两条破旧的长木椅上架着几块长宽不一的木板,床底下铺着一层薄薄的干稻草。公婆两人居然蜷缩在灶边御寒。 见到此境,蔡女强咽着快要奔涌而出的泪水,回到新房,果断地将婚床内的新棉被抱起来,递给夫君,让他拿到公婆房间,换回原来的那床旧被子。新婚之夜夫妻两人就用这旧被子相拥而眠。第二天,天一亮,新娘就把娘家的陪嫁布料都拿出来,重新给公婆纺制一床被子,然后打开陪嫁品,拉着丈夫到附近的东头街打棉店,购买了一床崭新的棉被。 蔡女自入门朱家之后,相夫教子,德惠兼顾,和睦邻里,与贫穷作斗争。白手起家,孝行善举,家道逐渐中兴,为村人所颂扬,故里人及后世誉其“孝子妈”。 梓士与“孝子妈”一共生有五子两女,收养了村里两个贫困孩子。 “孝子妈”一脉,家族昌盛,人才辈出。 后世子孙感其孝德,在祖厝前建了一座两层的“孝子妈宗祠”,楹联“村门朝宇地灵奇祥彩凤秀,路水集汇人杰物阜天宝达”。 |